薛鑫
-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氨基-3-氰基丙酸衍生物的合成
- 2021年
- 以廉价易得的2,5-二溴吡啶为原料,经取代、氧化、R-(+)-叔丁基亚磺酰胺手性诱导、氨基化、氨基酸缩合等反应,合成了氨基-3-氰基丙酸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LC-MS确证。同时对吡啶环5位取代反应机理进行探讨,并且采用ELISA法研究了氨基-3-氰基丙酸衍生物对炎症细胞(BMDM)Caspase-1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1步合成的氨基-3-氰基丙酸衍生物结构新颖,并且对Caspase-1的抑制活性具有剂量依赖性。
- 孟祥凯王小龙薛鑫
- 关键词:CASPASE-1手性诱导氨基化
- 桂枝中酚类提取物潜在作用靶点的探索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 研究桂枝中酚类提取物木脂素的潜在作用靶点。方法 在药效团模型数据库中筛选出与木脂素衍生物匹配值(FitValue)大于0.75的药效团模型;运用反向对接技术,从上述药效团模型所对应的靶点蛋白中挑选出与木脂素衍生物结合能最低的蛋白;以该靶蛋白已报道的抑制剂建立3D-QSAR药效团模型预测木脂素衍生物的活性,同时通过荧光偏振实验测试化合物1与Tankyrase 1蛋白的结合力,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测试加入化合物1后细胞中Tankyrase 1蛋白的含量变化;最后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木脂素衍生物与该蛋白的作用模式。结果 与木脂素衍生物匹配值大于0.75的药效团模型有17个,其中4个为神经保护类靶点,占比(24%)最大;反向对接结果显示该化合物与Tankyrase 1蛋白(PDB ID:4TOR)的结合能(E=-66 kcal/mol)最低;预测该化合物的活性为0.61 μmol/L,荧光偏振实验测得化合物1与Tankyrase 1蛋白的结合力 Ki =(0.15±0.01)μmol/L,属于中等抑制,Western blot表明在SW480细胞中化合物1使Tankyrase 1蛋白的表达下降;且分子动力学结果显示对接构象与该靶点已报道的抑制剂类似。结论 经过对桂枝中酚类提取物木脂素衍生物的反向找靶,以及活性测试确定其对Tankyrase 1蛋白具有潜在的抑制活性。
- 张海晴薛鑫王小龙
- 关键词:桂枝神经保护TANKYRASE
- 大数据时代药物设计学的本科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2021年
- 在大数据时代,多学科交叉诞生的药物设计学迎来了众多的变革。我们在本科教学中也感受到了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如何快速适应大数据时代?我们将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改进三个方面进行药物设计学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科学的药物设计学思维习惯。
- 薛鑫李贺敏李念光孙善亮常亮
-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基于FDA批准药物数据的新型胆碱酯酶抑制剂发现
- 2022年
- 以中枢胆碱能假说为基础设计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仍然是阿尔茨海默症临床治疗的首选策略之一,目前仅有4个胆碱酯酶抑制剂进入临床,因此新型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发现十分迫切.首先以药效团模型与分子对接,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药物库进行虚拟筛选,4个药物(米托蒽醌、帕比司他、赖诺普利、赖斯丹明)被识别作为潜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基于血脑屏障渗透性预测与可获得性,3个药物被购买进行体外活性验证.结果显示:抗肿瘤药物米托蒽醌具有有效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IC_(50)=0.85μmol/L)以及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IC_(50)=6.45μmol/L).考虑到上市药物具有适宜的理化性质及良好的安全性,研究为接下来设计高活性、高成药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提供了理想的研究起点.
- 周游薛鑫王磊孙昊鹏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症胆碱酯酶米托蒽醌
- 6-氧代六氢嘧啶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制药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氧代六氢嘧啶衍生物,还公开了所述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由HIF‑1α不足引起的缺血导致脑中风、脑缺血、贫血等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申请制备所得衍生物能够与HIF‑1α竞争性结合VHL...
- 薛鑫张海晴
- 文献传递
- 6-氧代六氢嘧啶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制药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氧代六氢嘧啶衍生物,还公开了所述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由HIF‑1α不足引起的缺血导致脑中风、脑缺血、贫血等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申请制备所得衍生物能够与HIF‑1α竞争性结合VHL...
- 薛鑫张海晴
- 文献传递
- 新型PARP-1抑制剂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设计合成2个系列新型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并测定其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方法以上市药物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系列以6,8-二氟-2-硫代-2,3-二氢喹唑啉-4(1H)-酮及6-氟-2-硫代-2,3-二氢吡啶并[2,3-d]嘧啶-4(1H)-酮为母核结构的化合物。采用Alarm Blue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人源乳腺癌细胞MDA-MB-436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质谱确证。初步体外细胞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MDA-MB-436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IC50值为14.1~1 246 nmol·L^-1);具有6,8-二氟-2-硫代-2,3-二氢喹唑啉-4(1H)-酮母核的目标化合物16a^16e对MDA-MB-436细胞的抑制活性普遍高于目标物16f^16j,其中,化合物16c的抑制活性略低于阳性对照药奥拉帕尼;6,8-二氟-2-硫代-2,3-二氢喹唑啉-4(1H)-酮母核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增殖活性,可为化合物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提供参考依据。
- 匡元杰鲍刚王小龙薛鑫
- 关键词:抑制剂ALARM
- 新型2-硫代喹唑啉二酮类PARP-1抑制剂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 2019年
- 分别以苯胺(衍生物)与苯甲醛(衍生物)为起始原料,合成关键中间体5-(6-氟-4-氧代-2-硫-3,4-二氢-2H-喹唑啉基-1-甲基)苯甲酸(6a)、 2-氟-5-(6-氟-4-氧代-2-硫-3,4-二氢-2H-喹唑啉-1-基甲基)苯甲酸(6b)和2-氟-5-{[4-氧代-2-硫代-3,4-二氢吡啶并[2,3-d]嘧啶-1(2H)-基]甲基]}苯甲酸(6c);再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4个含喹唑啉二酮骨架的PARP-1抑制剂(8a~8n),其结构经~1H NMR和MS(ESI)表征。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3-[4-(环戊烷羰基)-3-甲基哌嗪-1-羰基]-4-氟苄基}-6-氟-2-硫代-2,3-二氢-1H-喹唑啉-4-酮(8g)和1-{3-[4-(环己烷羰基)-3-甲基哌嗪-1-羰基]-4-氟苄基}-6-氟-2-硫代-2,3-二氢-1H-喹唑啉-4-酮(8h)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6的抑制活性最强,IC_(50)分别为64.3 nmol·L^(-1)和86.4 nmol·L^(-1),与阳性对照药奥拉帕尼的抑制活性处于同一数量级(IC_(50)=48.3 nmol·L^(-1))。
- 鲍刚匡元杰李福卫薛鑫于海涛王小龙
- 关键词:苯胺苯甲醛PARP-1抑制剂活性测试人乳腺癌
- 新型吡咯并三嗪酮类PARP-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被引量:2
- 2017年
- 分别以5-溴-2-氟苯甲腈(1a)和3-溴苯甲腈(1b)为原料,经Sonogashira偶联,脱三甲基硅基保护基,三分子偶联及水解等5步反应制得中间体2-氟-5-[(4-氧代-3,4-二氢吡咯[1,2-d][1,2,4]三嗪-1-基)甲基]苯甲酸(6a)和3-[(4-氧代-3,4-二氢吡咯[1,2-d][1,2,4]三嗪-1-基)甲基]苯甲酸(6b)。环烷基甲酸经酰氯化,缩合和脱Boc保护基3步反应制得环烷基哌嗪-1-基甲酮(7a^7c)。6a与NCS(1 eq.)反应制得5-[(6-氯-4氧代-3,4二氢吡咯[1,2-d][1,2,4]三嗪-1-基)甲基]-2氟-苯甲酸(6c);6a与NCS(2 eq.)反应制得5-[(6,7-二氯-4氧代-3,4二氢吡咯[1,2-d][1,2,4]三嗪-1-基)甲基]-2氟-苯甲酸(6d)。6a^6d,6a^6c分别与7a^7c和1-(2-嘧啶基)哌嗪在TBTU(缩合剂),DIPEA(碱)的作用下合成了13个新型吡咯并三嗪酮类PARP-1抑制剂(8a^8m),其结构经~1H NMR和MS(ESI)表征。采用Alarm blue法研究了8a^8m对肿瘤细胞MDA-MB-436的抑制活性(IC50)。结果表明:8f,8g,8i和8j对MDA-MB-436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30.5~69.3 nmol·L^(-1))。
- 刘志雄王小龙薛鑫李福卫于海涛
- 关键词:苯甲腈PARP-1抑制剂生物活性
- 新型ALK和c-Met激酶抑制剂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 2017年
-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ALK和c-Met激酶抑制剂,并测定其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方法以上市的ALK和c-Met激酶抑制剂克里唑替尼(crizotinib)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含1,2,3-三氮唑的吡嗪类化合物。采用Alarm Blue方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以及人胃癌细胞(SNU-5)的抗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MS谱确证。初步体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人神经母细胞瘤、人胃癌细胞均具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a对SH-SY5Y抑制活性最高,与阳性对照药克里唑替尼相当;化合物7a^7e对SNU-5的抑制活性略低于阳性对照药,但其IC_(50)值比较理想,此系列化合物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 江红叶王小龙薛鑫于海涛
- 关键词:ALK人神经母细胞瘤人胃癌细胞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