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素芹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孕三烯酮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子宫
  • 1篇子宫腺
  • 1篇子宫腺肌
  • 1篇子宫腺肌病
  • 1篇腺肌病
  • 1篇疗效
  • 1篇临床疗效
  • 1篇肌病
  • 1篇腹腔
  • 1篇腹腔镜
  • 1篇病灶
  • 1篇病灶切除
  • 1篇病灶切除术

机构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篇魏增涛
  • 1篇崔晓燕
  • 1篇王晓燕
  • 1篇王占英
  • 1篇王素芹

传媒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4月,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并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法的不同选择分成3组,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27例,作为联合组;单独应用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25例,作为手术组;单独应用孕三烯酮治疗30例,作为药物组。手术或用药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血清癌抗原125(CA125)、贫血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程度均得到缓解,联合组与手术组治疗后相比,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药物组相比,痛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12个月血清CA125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与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49)。结论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近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魏增涛崔晓燕王占英王素芹王晓燕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腹腔镜病灶切除术孕三烯酮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