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种异体跟腱胫骨Inlay技术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跟腱胫骨Inlay技术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同种异体跟腱胫骨Inlay技术重建MCL的21例MCL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8例;年龄19~62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运动伤15例,交通事故伤6例。病程15 d^3个月,平均1.5个月。按照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2000的MCL损伤程度分度标准,Ⅱ度5例,Ⅲ度16例。膝关节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术后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IKDC 2000主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中发生同种异体跟腱骨块碎裂1例。术后1例切口未愈合,经植皮修复后愈合;余20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膝关节僵直、血管及神经损伤、膝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9个月,平均18.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外翻应力试验阴性20例,Ⅰ度阳性1例。除1例屈膝受限15°外,余均无伸、屈膝受限。膝关节Lysholm评分从术前(45.4±13.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7.5±9.4)分,IKDC 2000主观评分从术前的(46.5±14.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8.4±9.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MRI示移植物连续性良好。结论同种异体跟腱胫骨Inlay技术重建MCL后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明确。
- 张杭州白希壮王琳孙羽
- 关键词:内侧副韧带损伤同种异体跟腱
- 纳米材料在关节置换内植物应用中的研究与特点(英文)被引量:2
- 2017年
- 背景:关节置换后易出现植入物松动、脱位及感染。利用纳米技术制造的人工植入物为内置物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目的:详细阐述纳米技术在改良关节置换植入物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由第一作者在Pub Med数据库,以"joint replacement,artificial implant,nanotechnology,nano-materials,nanoscales,biocompatibility"为英文检索词,查找关于纳米技术及关节置换内植物实验研究相关文献,对资料进行筛选,排除重复研究及关联性较小的文献,保留与文章关联紧密的文献51篇。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1篇英文文献,经综合分析整理,通过此综述详细介绍纳米材料相关的生物反应和与材料相关的一些组织相容性问题,以及已经用于改善纳米结构材料组织相容性的方法。
- 王琳陈丹莹张治宇张杭州
- 关键词:纳米材料复合支架材料关节置换组织相容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肩峰下前外侧入路与肌间沟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在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为了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绝大多数骨折均需要手术治疗。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特点,传统的肌间沟入路有较多缺陷,而近些年兴起的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很好地避免传统手术入路存在的诸多问题,受到很多临床医师的认可。目的:评估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2017年3月前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及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有关肩峰下前外侧入路与肌间沟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5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肩峰下前外侧组手术切口长度(WMD=-6.98,95%CI:-7.73,-6.22,P<0.01)、手术时间(SMD=-23.76,95%CI:-29.36,-18.16,P<0.01)及术中出血量(SMD=-3.12,95%CI:-3.93,-2.32,P<0.01)优于肌间沟组;而两组间术后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WMD=3.32,95%CI:-5.41,12.04,P=0.46)、术后1年Neer肩关节功能优良率(OR=2.44,95%CI:1.26,4.74,P=0.008)、骨折愈合时间(SMD=-0.53,95%CI:-0.98,-0.08,P=0.02)及并发症发生率(OR=0.18,95%CI:0.04,0.69,P=0.01)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显著降低软组织创伤,临床效果显著,推荐广泛应用。
- 王琳陈丹莹崔岩张治宇
- 关键词:肌间沟肱骨近端骨折
- 羟基磷灰石/TiO_2纳米管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4
- 2014年
- 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但目前缺少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生物相容性的相关研究。目的: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先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在钛金属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后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物的表面形貌。将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和商业钛金属分别与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增殖及凋亡。结果与结论:通过改变阳极氧化条件及磁场条件能制备不同管径及管长的TiO2纳米管,以及不同形貌的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倒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3 d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周围的细胞明显增殖,细胞形态良好,排列规则,细胞增殖情况优于商业钛金属组。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3 d后,细胞在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上生长良好,可见大量细胞伪足附着于其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组的细胞凋亡率7.8%小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组的9.4%及商业纯钛金属组的13.5%,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张杭州孙羽王琳田昂薛向欣白希壮
-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TIO2纳米管羟基磷灰石成骨细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理论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英文)被引量:1
- 2013年
- 背景: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电化学阳极氧化钛是目前应用前景较好的纳米材料之一。目的:综述二氧化钛纳米管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以TiO2nanotubes,Anodization,biomaterial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中有关二氧化钛纳米管临床应用领域研究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及陈旧研究,共保留4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从检索到的47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二氧化钛纳米管能够促进包括人成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体内实验证实,二氧化钛纳米管能够促进钛金属内植物在体内的骨整合。此外,二氧化钛纳米管还可作为载体负载其他药物如生长因子和抗生素以促进材料生物形容性及预防细菌黏附。结果说明,二氧化钛纳米管可促进材料的体内骨整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张杭州王琳田昂孙羽白希壮薛向欣
- 关键词:生物材料纳米管骨整合药物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