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振波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有色集团-中南大学有色研究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冶金工程

主题

  • 6篇硬质
  • 6篇硬质合金
  • 6篇合金
  • 3篇热分析
  • 3篇WC-CO合...
  • 2篇液相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粉
  • 2篇粉末粒度
  • 1篇洞群
  • 1篇形貌
  • 1篇水热
  • 1篇水热法
  • 1篇四氧化三钴
  • 1篇碳化钨
  • 1篇碳化钨粉
  • 1篇碳化钨粉末
  • 1篇热法
  • 1篇热分解
  • 1篇热分解特性

机构

  • 9篇中南大学
  • 2篇长沙矿冶研究...
  • 2篇国家钨材料工...

作者

  • 9篇张立
  • 9篇王振波
  • 5篇余贤旺
  • 4篇单成
  • 3篇王元杰
  • 3篇吴厚平
  • 2篇陈述
  • 2篇熊湘君

传媒

  • 3篇粉末冶金材料...
  • 2篇硬质合金
  • 2篇中国钨业
  • 1篇粉末冶金工业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硬质合金常用模压成形剂的热分解特性被引量:8
2010年
成形剂热分解特性的研究是成形剂的选择与高效脱除工艺制订的基础。采用热重法(TG)、微商热重法(D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热分析手段对石蜡、PEG与SBP等3大类别、7种型号的硬质合金常用成形剂的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成形剂,其集中脱除温度和有效脱除温度范围等都有明显的差异。即便是同一类成形剂,其成分的微小差异也会导致其脱除行为的差异。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各种成形剂脱除工艺提出建议。
张立吴冲浒王振波单成熊湘君
关键词:硬质合金热分析成形剂热分解
碱式碳酸钴的热离解过程与形貌继承性被引量:13
2010年
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从氯化钴溶液中沉淀制得棒状碱式碳酸钴。采用TG-DTG-DSC热分析技术对碱式碳酸钴的热离解过程进行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碱式碳酸钴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的热离解产物进行物相分析,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碱式碳酸钴及其在700℃的煅烧产物Co3O4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在此实验条件下,碱式碳酸钴在450℃煅烧以及保温3 h的热离解产物中CoO的质量分数依然高达50.5%,碱式碳酸钴完全离解为Co3O4的温度高于359.5~421.1℃的热分析测量值;700℃煅烧可得到单一相成分的Co3O4;850℃煅烧,Co3O4发生离解,热离解产物中CoO的质量分数高达47.93%,这一离解温度低于Co3O4热离解最低温度为910~920℃的热力学理论预测值。要制备单一相成分的Co3O4,必须严格控制其前躯体的煅烧离解条件。Co3O4产物对碱式碳酸钴具有良好的形貌继承性,因此通过控制Co3O4粉末前驱体的制备条件可以实现对Co3O4粉末形貌的有效控制。
张立王振波余贤旺吴冲浒单成
关键词:四氧化三钴热离解
镧、铈在WC-Co合金中赋存状态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扫描电镜对高活性混合稀土掺杂的WC-8%Co-0.8%RE(RE:以La,Ce为主体的混合稀土)硬质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合金烧结体表面进行了观察,采用元素面分布分析方法研究了合金中与合金烧结体表面La,Ce的结合状态。结果表明,合金中La,Ce处于原始结合状态,以细小第三相形式弥散分布于合金中;合金烧结体表面仅检测到呈不规则形状的含Ce氧化物的存在,La,Ce脱离了其原始结合状态,从而揭示了La,Ce结合状态的不稳定行为。通过考察掺杂前后合金Palmqvist断裂韧性的变化,对稀土相与WC硬质相、Co基固溶体粘结相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进行了间接评估。结果表明,合金中稀土相与合金中的其他两相之间具有较好的界面结合强度。
吴厚平张立王振波陈述熊湘君
关键词:硬质合金界面结合强度
Co掺杂对粗颗粒、特粗颗粒WC粉末粒度与微观形貌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以粗颗粒与特粗颗粒W粉为原料,研究了Co掺杂对粗颗粒与特粗颗粒WC粉末粒度与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Co掺杂有利于WC粉末Fsss的提高与游离碳的降低,有利于得到单晶WC粉末。当Co掺杂量为w(Co)=0.035%时,WC粉末颗粒与晶粒形貌发生巨大变化,WC晶粒的结晶完整性明显改善,呈现明显的生长台阶与生长平面,但特粗颗粒WC粉末颗粒形貌的规则度较粗颗粒WC粉末的低。当碳化温度由1900℃提高到2000℃后,Co掺杂特粗WC颗粒表面出现大量WC纳米颗粒依附物。
张立余贤旺王元杰王振波
关键词:碳化钨粉末掺杂微观形貌粒度
硬质合金中大孔洞群形成原因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硬质合金中孔洞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常给合金质量控制带来较大困惑。为了探索硬质合金中大孔洞群的形成原因,采用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仪对经超声波清洗后的硬质合金磨削表面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Cu、团聚态游离碳等杂质元素的存在是导致合金中大孔洞群存在的重要原因。
张立余贤旺王振波王元杰
关键词:硬质合金孔洞
纳米W、C调碳剂对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液相出现温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烧结过程中粉体压坯的物理冶金与化学变化规律是粉末冶金材料烧结工艺制订的基础。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热重法(TG)研究了纯氩气气氛下室温~1400℃之间纳米W、纳米C调碳剂对WC-11%Co混合料烧结过程中液相出现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纳米W或C的加入,WC-Co合金液相出现最低温度可降低至1226.5℃~1228.6℃,同时出现液相的分步形成现象。对正常含碳型混合料,烧结过程中液相集中出现温度为1374.8℃。由于纳米W或纳米C的加入,缺碳型混合料与过剩碳型混合料烧结过程中液相集中出现温度分别为1346.2℃与1343.3℃,分别降低了28.6℃与31.5℃。
申屠雁翔裘利铭金铃红张立王振波单成
关键词:硬质合金纳米粉体热分析
WC粉末粒度与形貌对硬质合金中WC晶粒度、晶粒形貌与合金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1
2008年
探讨了粗颗粒与特粗颗粒两种粒度级别以及平面化表面与球化表面两种形貌特征的WC原料对WC-Co硬质合金中WC晶粒度、晶粒形貌以及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采用费氏粒度为11.4 ̄13.4μm,与22.0 ̄28.3μm两种粒度级别的WC粉末为原料制备合金,尽管两种合金硬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别,但是两种合金的晶粒度相差很小,在4.0 ̄4.3μm之间,同属一种粒度级别。WC原料的原始形貌对合金中WC晶粒形貌与合金性能影响很小,碱金属掺杂原料制备的合金中WC晶粒结晶完整性相对较差。因此,高纯原料是制备高性能硬质合金的基础。
张立王元杰余贤旺王振波
关键词:晶粒度
高压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Co_3O_4粉末及其过程机理被引量:4
2009年
以Co(Ac)2·4H2O为原料,采用高压水热合成法,于氧分压4MPa、200℃下水热反应20h制备纳米氧化钴粉末。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等对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单一相成分的立方相尖晶石结构Co3O4,比表面积平均粒径为52.7nm,具有球形形貌特征。Co3O4的高压水热合成机理是钴离子水解产物中部分Co2+的羟基配合物被氧化成Co3+的羟基配合物,形成[Co(OH)4]2+与[Co(OH)6]3+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随后生长基元通过缩聚反应形成近程有序的Co3O4原子团。Ac-的表面吸附有效地阻碍了Co3O4的各向异性生长与连续晶粒长大。
张立余贤旺吴厚平王振波
关键词:水热法CO3O4纳米粉末
稀土-Cr-V联合掺杂对WC-Co合金中液相出现温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以采用相同的WC、Co原料与相同的湿磨工艺制备的WC-11Co混合料为参比对象,研究了RE(混合稀土)-Cr-V联合掺杂与La2O3-Cr-V联合掺杂对WC-11Co合金中液相出现温度的影响。合金中液相出现温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热重法(TG)确定。结果表明,无论以RE-Co预合金形式,还是以稀土氧化物形式加入稀土,稀土-Cr-V联合掺杂的WC-Co合金中液相集中出现温度(共晶温度)仅受Cr-V的影响。Cr-V联合掺杂可使WC-Co合金中液相集中出现温度由1 374.8℃降低至1 328.1~1 328.9℃。尽管RE-Co合金体系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出现液相,由于RE与Co之间只形成金属间化合物,不形成固溶体,RE-Co预合金掺杂不会降低合金中液相集中出现温度。
张立王振波陈述单成吴厚平
关键词:硬质合金热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