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娜娜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胃肿瘤
  • 5篇免疫
  • 3篇组织化学
  • 3篇胃癌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病理
  • 2篇腺癌
  • 2篇免疫组化
  • 2篇HER-2
  • 2篇病理学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雌激素...
  • 1篇受体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皖北煤电集团...

作者

  • 6篇王娜娜
  • 5篇孟刚
  • 4篇王岳君
  • 1篇陈国栋
  • 1篇胡向阳
  • 1篇秦蓉
  • 1篇韩彪

传媒

  • 5篇临床与实验病...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胃腺癌中RAI1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蛋白14(retinoic acid induced protein 14,RAI14)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58例胃浸润性腺癌,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RAI14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与TCGA数据库样本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胃浸润性腺癌中RAI14高表达率为58.6%,与周围正常胃黏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所得结果与TCGA数据库样本分析结果一致;RAI14在肿瘤>5 cm、低分化、有脉管侵犯、有淋巴结转移以及高分期病例中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2.6%、81.2%、72.5%、72.2%、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神经侵犯并无相关性。结论RAI14蛋白在胃腺癌中高表达,RAI14的高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有相关性,RAI14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杨苗苗王岳君王源王娜娜章俊生黄伟超陈国栋陈国栋
关键词:胃肿瘤腺癌
胃癌中HER-2表达异质性的病理学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水平和基因扩增情况,定量分析HER-2表达和分布特征的异质性,探讨其在判读中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并观察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特征,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并运用欧式距离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73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HER-2蛋白阳性率(3+)为12.33%,与基因扩增情况显著相关(P<0.001)。98例有HER-2蛋白表达的标本总异质性、组内异质性及组间异质性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01、0.040);组内异质性大小明显低于组间异质性。根据标准判读为HER-2蛋白为2+及3+的病例异质性最大,1+病例最小。HER-2蛋白表达分布较均一的病例近乎为零,而同时具有阴阳脸及花斑样特征的病例最多。根据标准判读HER-2蛋白为0的病例中,有7例具有明显异质性。结论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的异质性较大且类型多样,判读时首先要增加观察视野,选择至少2个组织块进行HER-2蛋白检测;其次无论HER-2蛋白表达水平高低,均需同时检测基因扩增情况,以确保判读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王岳君王娜娜杨苗苗韩彪孟刚
关键词:胃肿瘤HER-2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
胃癌中PD-L1蛋白表达及分布特征的病理学意义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检测胃癌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蛋白的表达,总结其在癌组织及癌间质中肿瘤浸润单核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mononuclear cells,TIMCs)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特征,探讨影响胃癌PD-L1蛋白表达的病理学因素,以提高其判读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5~2019年期间110例行胃癌根治切除术标本,运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PD-L1蛋白表达,观察其在癌组织及TIMCs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特征,计算并比较不同判读方法下PD-L1蛋白表达及其检测阳性率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运用CPS、TPS及MIDS三种不同的判读方法,胃癌中PD-L1蛋白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6.4%、24.5%、42.7%,三者一致性较好(P<0.05)。其中运用CPS检测的阳性率最高,且呈高表达者最多。CPS、TPS及MIDS三者检测阳性率与胃癌肿瘤实质性坏死、TIMCs数量、肿块大小呈正相关(P<0.05),其中CPS检测PD-L1表达还与癌组织浸润深度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病变部位、组织学类型等均无关。PD-L1蛋白高表达者在胃癌组织的分布以弥漫性分布特征为主,低表达者以斑驳样分布特征为主,且无论表达高低均存在癌巢与间质接触面区域PD-L1着色强度较高的苔藓样分布特征。TIMCs中PD-L1阳性表达亦以苔藓样分布特征为主,着色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且接触面并列分布的癌细胞也更易见PD-L1阳性表达。结论胃癌中PD-L1蛋白检测以CPS判读指标为优。进展期胃癌中,当肿块直径>5.0 cm、TIMCs数目较多、肿瘤实质性坏死明显时,PD-L1均易呈阳性,且癌巢与间质接触面区域易出现PD-L1表达或表达较高的情况,判读时要注意观察。
王岳君王娜娜杨苗苗王源孙晶璐章俊生孟刚
关键词:胃肿瘤PD-L1免疫组化
胃癌单、双蜡块中HER-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双蜡块法检测胃癌中HER-2蛋白的实用性,分析HER-2过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中HER-2表达,将2 500例胃癌标本分为两组:(1)单蜡块组956例标本使用1个组织蜡块,(2)双蜡块组中1 544例使用2个组织蜡块。在双蜡块组中,将HER-2评分较高者作为最终判读结果,并对两组数据相应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单蜡块组:HER-2评分为0、1+、2+、3+的患者分别为582例(60.9%)、158例(16.5%)、122例(12.8%)、94例(9.8%);双蜡块组:HER-2评分为0、1+、2+、3+的患者分别为815例(52.8%)、377例(24.4%)、160例(10.4%)、192例(12.4%),其中有412例(26.7%)双蜡块出现不一致结果。双蜡块组检测胃癌HER-2阳性率(3+)高于单蜡块组。胃癌HER-2表达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双蜡块法HER-2阳性率高于单蜡块法,免疫组化双蜡块法是一种更加高效、经济、实用的胃癌HER-2检测法。HER-2过表达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杜月月王娜娜秦蓉
关键词:胃肿瘤HER-2肿瘤异质性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中CXCR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CXCR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141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XCR1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CXCR1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不表达,表达于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部分胃癌组织及肿瘤相关间质细胞表面。CXCR1在胃癌脉管内癌栓表达常伴中性粒细胞浸润,且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形态多样。141例胃癌组织中,CXCR1阳性73例(51.78%),CXCR1阴性68例(48.22%);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胃癌分化(P=0.0011)、肿瘤浸润深度(P=0.0170)、脉管侵犯(P=0.0001)、神经侵犯(P=0.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001)、TNM分期(P=0.0041)均有关。结论胃癌中CXCR1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CXCR1有望成为胃癌发生、发展的评估指标。
王娜娜王岳君冯天一黄伟超章俊生孟刚
关键词:胃肿瘤CXCR1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雌激素受体有关问题的探讨
王娜娜孟刚王岳君胡向阳赵敏张秀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