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理坤

作品数:1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矢状
  • 4篇矢状窦
  • 3篇外科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瘤
  • 2篇血流
  • 2篇血气
  • 2篇血气分析
  • 2篇院前
  • 2篇上矢状
  • 2篇上矢状窦
  • 2篇手术
  • 2篇手术处理
  • 2篇窦旁脑膜瘤
  • 2篇外科策略
  • 2篇外伤
  • 2篇临床效果评价
  • 2篇颅脑
  • 2篇颅脑外伤
  • 2篇脑外伤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2篇杨理坤
  • 7篇王玉海
  • 5篇陈磊
  • 2篇朱晓明
  • 1篇林伟
  • 1篇马莉
  • 1篇张莉
  • 1篇杨杨
  • 1篇张亮
  • 1篇杨阳
  • 1篇朱洁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减压策略
王玉海杨理坤陈磊何建青
影响上矢状窦血流的中后部窦旁脑膜瘤的外科策略
王玉海杨理坤陈磊何建青
以血气分析为导向的颅脑外伤院前救治流程的临床效果评价
杨理坤
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超声搏动指数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评估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超声搏动指数(PI)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颅内压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04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3例,女31例;年龄16~77岁[(56.4±15.9)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6.1±1.6)分]。收集sTBI患者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176例次ICA和MCA的经颅多普勒(TCD)超声平均血流速度(Vm)和PI,以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176例次有创颅内压监测值分为颅内压正常组(≤20 mmHg,126例次)和颅内压增高组(>20 mmHg,50例次)。比较两组ICA和MCA的Vm、PI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ICA和MCA的PI与有创颅内压之间相关性并作直线回归分析。Bland-Altman差异分析评估ICA和MCA的PI预测颅内压与有创颅内压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CA和MCA的PI预测颅内压增高的能力,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95% CI、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颅内压增高组中ICA和MCA的PI分别为1.21±0.24、1.22±0.25,显著高于颅内压正常组的1.12±0.15、1.13±0.20( P<0.05或0.01),两组ICA和MCA的Vm及SBP、DB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CA和MCA的PI与有创颅内压显著相关( r=0.29, P<0.01;r=0.31, P<0.01)。Bland-Altman结果显示,ICA的PI预测颅内压的平均偏差为+0.08 mmHg,MCA的PI预测颅内压的平均偏差为+0.16 mmHg( 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ICA和MCA的PI诊断颅内压增高的AUC分别为0.61(95% CI 0.52,0.70)和0.60(95% CI 0.51,0.70),灵敏度为58%和50%,特异性为60%和74%。两者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CA和MCA的TCD超声PI在辅助动态预测sTBI患者的颅内压和诊断颅内高压上无明显差异,但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
朱晓明张莉杨杨杨阳张亮马莉杨理坤王玉海
关键词:脑损伤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搏动指数
矢状窦中后部损伤的手术处理
杨理坤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处理三脑室肿瘤的解剖与临床
王玉海杨理坤何建青陈磊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短期治疗对帕金森病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丘脑底核脑(STN)深部电刺激(DBS)短期治疗对帕金森病(P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与大脑运动相关神经通路改变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5例接受STN DBS手术的PD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63.6±11.8)岁],分别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DBS"关"状态下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采用尺度子轮廓模型/主成分分析(SSM/PCA)计算PD相关脑代谢网络模式(PDRP)定量值,并行统计参数图(SPM)配对t检验,分析定位DBS术后葡萄糖代谢改变的脑区。结果与术前相比,STN DBS术后3个月PD患者的PDRP定量值(5.1±1.3与2.9±1.8)和统一帕金森病运动评分量表(UPDRS)运动评分(50.2±8.2与28.0±5.4)均明显下降(t值:6.17和3.88,均P<0.05)。DBS术后双侧苍白球/壳核、尾状核、丘脑、岛叶、脑桥及小脑的葡萄糖代谢减低,而双侧额叶运动前区、顶枕叶的葡萄糖代谢增高(t=3.75,P<0.01)。结论STN DBS短期治疗可抑制性调节PD脑内异常兴奋的"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下丘脑-皮质"运动环路,PDRP作为该环路调控的影像学表征,有望成为PD治疗监测的影像学标志物。
葛璟洁吴平管一晖张慧玮李玲鲁佳荧杨理坤林伟左传涛
关键词: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法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以血气分析为导向的颅脑外伤院前救治流程的临床效果评价
杨理坤
矢状窦中后部损伤的手术处理
杨理坤
非典型脑膜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系统分析影响非典型脑膜瘤(A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因素。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AM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0月31日。将符合标准的文献纳入研究,提取的分析指标包括:年龄、性别、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肿瘤位置和直径、肿瘤是否侵袭颅骨和脑组织、肿瘤切除程度、肿瘤细胞增殖情况及术后是否放疗。采用纽斯卡尔-渥太华文献质量评分量表(NOS)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利用Stata 14.0统计软件分析影响AM患者PFS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总计2613例患者,纳入文献的NOS评分为6~8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KPS(HR=0.48,95%CI:0.38~0.60,P<0.001)、肿瘤侵袭脑组织(HR=1.56,95%CI:1.23~1.98,P<0.001)及术后放疗(HR=0.58,95%CI:0.46~0.73,P<0.001)是影响AM患者PFS的因素。结论影响AM患者PFS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低KPS和肿瘤侵袭脑组织的患者复发风险较高,放疗有助于延长患者术后的PFS;其他因素尚待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
曹明朱勋朱晓明朱洁杨理坤王玉海
关键词:脑膜瘤META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