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朗
-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动表生硅藻的中国新记录种——弱小楔菱藻
- 2021年
- 本研究报道了采自黄海的一个中国硅藻新记录种——弱小楔菱藻Gomphonitzschia exigua Sovereign,该藻为生活在隆背体壮蟹Romaleon gibbosulum De Haan上的动表生硅藻(Epizoic Diatom)。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弱小楔菱藻的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并描述了该种的地理分布和生境。
- 李朗李朗赖俊翔孙琳梁君荣陈长平
- 关键词:透射电子显微镜
- 管壳缝类硅藻中国新记录属种——非洲南氏藻
- 2021年
-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采自黄海水域的1个管壳缝类硅藻——非洲南氏藻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该种壳体带面呈矩形,壳面窄椭圆形,具有钝圆的末端。(2)壳缝居中,由两条等长的分支组成。(3)管壳缝由复杂、接合的肋突支撑,但无龙骨。(4)每条线纹仅有1个孔纹,壳套上最多有1列孔纹。(5)目前本种仅发现于南非萨尔达尼亚湾和中国黄海。非洲南氏藻是该属在中国的第一个报道种类,因此,该属也是在中国第一次报道。
- 李朗李朗赖俊翔梁君荣梁君荣陈长平
- 关键词:海洋硅藻
- 船基围隔条件下沙尘和营养盐添加对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2022年
- 为研究沙尘沉降和营养盐输入对中国陆架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7年3—4月在中国黄、东海进行沙尘和不同营养盐(NO_(3)^(-)、PO_(4)^(-)、尿素)添加的船基围隔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沙尘(2 mg/L)和尿素添加实验组的浮游植物群落细胞密度及群落结构变化不显著,叶绿素a含量差异不显著,优势种均为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不同比值的氮、磷无机营养盐添加对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和细胞密度的影响不同,其中氮磷比为64∶1的实验组叶绿素a含量和细胞密度最高,分别为18.20μg/L和7.86×10^(5) cells/L。沙尘和营养盐添加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叶绿素a含量、细胞密度峰值及不同优势种所占比例的差异,而各个实验组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 陈锦峰张家卫李朗陈长平孙琳梁君荣高亚辉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沙尘营养盐群落结构围隔实验
- 我国海洋异极硅藻类的两个新记录属--伪异极藻属(Pseudogomphonema Medlin)和楔隔藻属(Gomphoseptatum Medlin)
- 通常异极硅藻类被归入异极藻属(Gomphonema Ehrenberg)等属中。但是Medlin&Round(1986)认为,海洋异极硅藻和淡水异极硅藻明显不同,如被膜类型、顶孔区的有无、隔片/拟隔片的位置与有无以及中央...
- 李朗陈长平张家卫陈锦峰孙琳李雪松梁君荣高亚辉
- 关键词:新记录属
- 不同氮、磷浓度对布氏双尾藻休眠孢子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有些海洋硅藻在不良的环境下会形成休眠孢子,这种过程与环境中的氮、磷浓度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培养基中不同氮、磷浓度下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休眠孢子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氮浓度在27μmol/L以下时即可形成休眠孢子,且培养基中氮初始浓度越低,休眠孢子出现得越早;单因子变量为磷浓度时,各组均在第3天形成休眠孢子,且培养基中磷浓度变化不大,其中磷浓度较高(50μmol/L)时,培养基中休眠孢子的密度和形成率均明显高于磷浓度较低的培养基(20μmol/L和10μmol/L)。低氮高磷(氮:20μmol/L,磷:50μmol/L)组休眠孢子密度和形成率在四组中最高,说明布氏双尾藻休眠孢子的形成受氮、磷两种因子的共同影响。
- 李朗高亚辉刘广发梁君荣赵龙胡肖徐华林章军陈长平
- 关键词:氮休眠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