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
-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以安徽省为实证样本
- 2012年
-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步推进,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已成必然。中部地区拥有相当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而且城镇化相对滞后。以具有代表性的安徽为实证样本,分析其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呈现的新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对解决中部乃至国内类似地区的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佟光霁张林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 农民增收的核心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5
- 2013年
- 明确农民增收的核心影响因素,是探寻农民增收路径的前提。文章以安徽省肥西县为研究样本,选取了12个对肥西农民增收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现阶段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交通便捷程度为主的"外生带动型"因素,对肥西县农民收入影响较大,而以农民综合素质为主的"内生自主型"因素对农民收入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为农民收入的未来增长提供了空间。
- 佟光霁张林
- 关键词: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发展农民综合素质主成分回归分析
- 安徽县域经济增长能力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的方法对2009年安徽62个县(市)的经济增长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县域经济增长能力低下,并且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县乡两级政府权力,优化县域经济增长环境,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以期为壮大安徽县域经济提供理论支持。
- 张林佟光霁
- 关键词:县域经济系统聚类
- 影响安徽农民增收的“双核心”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作为"三农"工作的重心——促进农民增收一直是安徽农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而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众多。为此,该文收集1985-2009年安徽农民收入的相关面板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众多影响安徽农民增收的因素中提取"双核心"影响因素:农村城镇化水平和农民素质,以期为"十二五"时期促进安徽农民增收提供理论支持。
- 张林张根文
-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民素质农村城镇化多元线性回归
- 构建新时代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进入新时代后,高质量推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具体行动和现实检验。研究构建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农民工市民化质量多维观测体系,为客观衡量农民工市民化质量和水平,系统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的短板不足提供一个评价依据和价值导向。将处理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转”与“化”、“量”与“质”、“乡”与“城”、“城”与“镇”、“走”与“回”等方面关系作为寻求提高农民工市民化质量的可行路径,对于丰富新型城镇化理论体系,改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 佟光霁张林
-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指标体系
- 着力提升新生代产业工人就业质量的思考被引量:5
- 2012年
-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产业化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和城镇新生劳动力加入产业工人行列。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一系列促进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和落实,使得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就业问题得到一定程度地解决,但就业质量依然不容乐观。为此,文章在扼要阐释就业质量涵义的基础上,着力分析新生代产业工人就业质量成因,并就增强其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实现体面地工作,从公共行政的角度,提出一些措施。
- 张林昂永生
- 关键词:就业质量
- 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农民收入质与量预测被引量:6
- 2012年
- 本文以肥西县为样本,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通过比对预测信息与实际信息差距,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分别对肥西县农民收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为期5年的计算。模型建立与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进行的相关验证说明,应用该模型开展肥西及类似地区农民收入的预测是可行的。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在数量上五年倍增、质量上大幅度提高的预测结论,又是与向好的宏观发展环境相符的。
- 佟光霁张林
- 关键词:农民人均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