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 宁夏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的分布和变化特征被引量:9
- 2012年
- 利用宁夏全区23个冻土观测气象站资料及对应气象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采用自然邻近点插值法进行等值面推算,分析了宁夏最大冻土深度的分布状况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多年极端最大冻土深度为1~1.6m,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仅中部干旱带的兴仁、麻黄山和海原3个气象观测站在1m以上.近50a来,宁夏最大冻土深度呈逐年下降趋势.≥1m最大冻土深度出现频率20世纪以前呈依次降低趋势,但进入21世纪后又有增加趋势.分析了宁夏各地最大冻土深度年际变异系数介于13.5%~25.6%,说明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敏感.通过周期分析说明多数站点在1968—1975年和1978—1985年间存在一个3a左右的周期.通过对典型代表站最大冻土深度与相关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灌区最大冻土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影响中南部山区的主要因素是日平均气温和日均地温.
- 冯瑞萍张学艺舒志亮卓凤艳张冰
- ECN、US-LTER和CNERN网络发展现状、比较与思考被引量:5
- 2019年
- 通过近30年的发展建设,CNERN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领域最为重要的野外科学综合观测网络。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CNERN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科技贡献。与世界先进的美国US-LTER相比,我国CNERN当前在观测网络规划布局、资源优化、综合科研产出、单站科技创新、高级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未来CNERN需要继续完善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将更多的社会、经济与人文要素纳入到生态观测与研究的范畴,加强多站协同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级人才培养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生态与环境领域的影响和核心竞争能力,为国家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重要的理论、科技及人才支撑作用。
- 崔洋王鹏祥常倬林张冰
- 540年来宁夏旱涝分区及演变趋势的诊断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应用近500年的旱涝史料和现代降水量资料,对宁夏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三个区域进行时段为百年的旱涝特征及演变趋势的诊断分析;通过11年旱涝等级序列滑动平均来探讨其周期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采用交叉谱分析方法,得到了太阳活动对宁夏地区旱涝的影响尺度、幅度及响应时间,以说明旱涝变化与这些因素的相关程度;并采用功率谱分析方法提取显著周期。
- 冯建民梁旭郑广芬张冰
- 关键词:旱涝
- 21世纪以来宁夏冬季气温异常及500hPa环流特征被引量:10
- 2014年
- 利用1961年以来宁夏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和环流特征量资料,重点分析了21世纪以来宁夏冬季气温异常特征及同期500 hPa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极小值明显上升,夜间气温异常偏低日数显著减少,白天气温异常偏高日数显著增加,大部分地区夜间气温异常偏低日数减少趋势大于白天气温异常偏高日数的增加趋势。21世纪以来,易发生极端冷暖事件,异常偏高年份多于异常偏低年份。2007/2008冬季以后为1997年以来冬季平均气温偏低频率最高时段;冬季阶段性平均气温异常有4个特征:(1)气温异常主要出现在1月和2月;(2)异常偏低的幅度明显大于异常偏高的幅度;(3)相邻2旬间气温变化幅度增大;(4)最冷时段发生变化。从年代际变化看,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极小值、白天气温异常偏高日数为最高或次高值,夜间异常偏低日数多为最低或次低值。500 hPa高度上宁夏上空是影响冬季气温异常的关键区,其年代际及冷暖年强度变化是造成气温异常的最直接原因。宁夏冬季气温对亚洲西风环流指数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的响应更加敏感。
- 王素艳李欣郑广芬杨建玲杨云张冰董国庆
- 关键词:冬季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