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江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 钒、磷对中碳非调质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能谱分析和断口检验研究了一种改变了机和磷含量的40MnV钢的显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以揭示机和磷对中碳非调质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和磷对中碳非调质钢均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其强化机制为:机的碳化物和氮化物的析出强化,磷的铁素体固溶强化,以及机和磷抑制先共析铁素体生成,从而增加珠光体含量所产生的复合强化。此外,机和磷还能适当促进中碳非调质钢再结晶时的晶粒长大。
- 刘湘江张艳君黄宗泽
- 关键词:钒磷中碳非调质钢力学性能
- 模铸轴承钢线材中心黑点产生机理及对策
- 2011年
- 中心偏析是钢锭凝固过程中常见的主要缺陷,对材料最终性能有显著影响。钢锭尺寸越大,凝固时间越长,偏析程度越严重。模铸生产的轴承钢GCr15线材产品易出现中心黑点缺陷,经过试验检测、现场测温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确认黑点缺陷是由于模铸帽口中心碳、铬等元素偏聚引起的。在采取降低浇铸过热度、加强帽口保温和钢锭带模热送等工艺措施后,基本解决了黑点缺陷问题。
- 刘湘江郭亮亮张恒
- 关键词:轴承钢模铸帽口中心偏析
- GCr15轴承套圈组织分布特点及碳化物均匀性被引量:9
- 2019年
- 利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对GCr15淬回火态轴承套圈不同部位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采用定量金相分析法,对碳化物含量、形态、大小及分布进行统计,并对内外套圈纵截面进行酸蚀,观察其低倍组织。结合套圈各部位在原棒材上对应的位置,对淬回火套圈的组织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应于原棒材R/2处的套圈滚道面组织均匀,碳化物细小,直径<0.6μm的碳化物颗粒个数占比高达92.3%,且颗粒圆度高,在基体上呈弥散分布;滚道面较大尺寸的碳化物由晶界处的粗大的网状碳化物演变而来;套圈内圆部位存在棱角分明的碳化物,由棒材心部锻前组织中的粗大网状碳化物遗留形成,难以通过锻造及后期热处理消除。套圈内圆冲孔辗扩时,棒材心部缺陷组织流向内圆下端面,使下端面成为薄弱部位。
- 张艳君闵永安刘湘江黄宗泽蒋迪永张春宝丁存浩武兴斌
- 关键词:GCR15钢轴承套圈
- 宝钢连铸轴承钢的发展及质量水平
- 本文对比了连铸坯大方坯、小方坯、模铸三种工艺生产高碳铬轴承钢的质量。结果表明,采用末端轻压下+铸坯高温扩散+1350轧机开坯工艺可显著提高轴承钢的中心碳偏析水平,且能够满足钢材的质量要求(ASTM E381S/R/C≤2...
- 李铮裘旭迪刘湘江
- 关键词:轴承钢中心碳偏析连铸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