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杰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盆地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压溶
  • 1篇亚科
  • 1篇中奥陶统
  • 1篇中二叠统
  • 1篇始新世
  • 1篇盆地东部
  • 1篇区长
  • 1篇驱替
  • 1篇驱替效率
  • 1篇准噶尔盆地
  • 1篇准噶尔盆地东...
  • 1篇鲃亚科
  • 1篇粒状
  • 1篇马家沟组
  • 1篇埋藏
  • 1篇孔隙
  • 1篇孔隙演化

机构

  • 5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甘肃有色地质...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作者

  • 5篇李红
  • 5篇刘永杰
  • 2篇雷云
  • 1篇张丽霞
  • 1篇李永项
  • 1篇柳益群
  • 1篇杨锐
  • 1篇周鑫
  • 1篇李旭
  • 1篇蒋佳俊

传媒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华北秦皇岛地区柳江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多期白云化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华北秦皇岛地区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以广泛发育海相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为特征。在石门寨奥陶系亮甲山剖面,马家沟组自下而上识别出四类碳酸盐岩:含白云石泥晶灰岩(类型I)、细—粉晶白云岩(类型II)、"麦粒状"细—粉晶白云岩(类型III)和钙质泥晶白云岩(类型IV)。类型I主要由泥晶方解石构成,含三叶虫和介形类生物碎片,少量自形的粉晶白云石呈"漂浮状"分布于压溶缝合线内,基质中少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此类白云石形成于埋藏成岩期压溶作用之后,压溶缝为云化流体提供通道,压溶缝内泥质组分的成岩转化可能为白云化作用提供了部分镁离子来源;类型II白云岩主要由自形、半自形不等粒粉晶—细晶白云石构成,白云石普遍具有"雾心亮边",在背散射和阴极发光照片中白云石可见清晰的多圈亮、暗相间环带。环带和带间主量元素的差异表明白云石经历了埋藏成岩期多期成岩流体的改造;类型III白云岩中白云石呈单向延伸的"米粒"或"麦粒"状,粉晶为主,晶体长轴方向具有垂直结晶轴c的特点,白云石具富铁、贫锰、锶的特点,长、短对角线上钙、镁离子的微小差异以及阴极发光特征表明此类白云石也经历了埋藏成岩期的改造,成岩流体使白云石发生微溶作用可能是导致白云石晶体单向延伸且光学性质固定取向的主要原因;类型IV为钙质泥晶球粒白云岩,含石膏假晶,白云石多为微晶和微亮晶,球粒也多由微晶白云石构成,溶孔发育,但全被亮晶贫铁方解石充填,此类岩石的白云化作用发生得很早,可能形成于潮上带澙湖或潮坪环境。综上所述,研究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具有经历了不同类型及多期白云化作用的特点。自剖面底部向顶部,白云石的有序度由0.8降至0.47,而去云化作用则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
冯诗海李红蒋佳俊雷云牛元哲杨锐刘永杰
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平地泉组具“斑状”结构热水喷流沉积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6
2017年
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平地泉组(相当于芦草沟组)发育一套陆内裂谷背景下的湖泊相砂岩、泥岩、灰岩、白云岩、凝灰岩互层以及它们的过渡岩石,是区内最主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近年来,在帐北断褶带、石树沟凹陷和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平地泉组暗色泥岩、泥晶白云岩中发现了一类特殊的沉积岩,该类岩石发育类似火山岩的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粗晶白云石、方解石、黄铁矿及方沸石等,在岩心标本上呈"树枝状"或"雪花状"散布于基质中;基质则主要由泥晶白云石或泥质沉积物构成,富含有机质,发育水平层理及小型变形层理等。岩石学和矿物学分析表明,"斑晶"往往为粗晶方解石或白云石的集合体,也常见黄铁矿、方沸石与碳酸盐矿物共生,"斑晶"方解石发育环带,而白云石未见明显环带。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斑晶"方解石具有低镁、低铁及锶分布不均匀的特点,而"斑晶"白云石(FeO含量介于7.272%~11.086%之间)与"基质"泥晶白云石(FeO含量为1.027%)相比具有明显富铁的特点。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斑晶"方解石均一温度平均为180.68℃,"斑晶"白云石均一温度平均为320.95℃。这种特殊"斑状"白云岩和"斑状"泥质岩很可能是湖底热液喷流作用的结果。当湖水沿深大断裂下渗至地下深处,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并被加热后再沿断裂返回地表喷涌而出,热液流体携带的离子达到过饱和后就会析出方解石、白云石及黄铁矿等集合体,随热液的喷涌作用上升并破碎散落于湖底细粒沉积物内。"斑状"白云岩的发现对新疆北部中二叠统热水喷流沉积作用及该区油气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红柳益群张丽霞周鑫牛元哲李旭刘永杰
关键词:方沸石中二叠统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渐新世鲃亚科化石新发现被引量:1
2017年
该研究在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渐新世新发现了一件保存较完整的鲤科鲃亚科鱼类化石,化石体长194 mm,出露部分长211 mm,体延长,稍侧扁,咽骨细长,呈镰状弯曲;咽齿3行,圆柱状,末端尖且稍弯曲。新材料的体型、咽骨形态及咽齿齿式与光唇鱼属、圆唇鱼属和四须鲃属3属特征相近,仅在体长与头长的比值上有一定区别。通过特征比较发现,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渐新世新发现的鲃亚科鱼类与光唇鱼属、圆唇鱼属和四须鲃属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鲃亚科化石在研究区属首次发现,且是青藏高原地区首次发现的较为完整的渐新世鲃亚科化石。根据现生鲃亚科的栖息环境推测,研究区当时应为淡水湖泊环境,海拔高度在1 250~2 500 m。
刘永杰李永项李红牛元哲刘璠董杨坤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渐新世鲃亚科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2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度演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核磁共振实验、流体包裹体、真实砂岩微观模型驱替等分析资料,对志丹地区长2储层砂岩成岩作用、成岩演化阶段及孔隙度演化与驱替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岩经历了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改造,研究区长2油层组现今处于中成岩A期;应用Beard砂岩原始孔隙度恢复公式,计算出长2储层未固结砂岩的原始孔隙度平均39.09%;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可以使原始孔隙度减少15.41%,减孔率为39.42%;胶结作用会进一步减少原始孔隙度,使孔隙度损失12.72%,减孔率为32.46%,而绿泥石薄膜的普遍发育则对于原生孔隙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长石和岩屑的溶蚀作用也对储层物性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溶蚀作用产生的高岭石充填在孔隙中形成的晶间孔也可以成为储集空间,使孔隙度增加4.2%,增孔率为10.76%;各种成岩作用造成孔隙度变化对于储层的驱替效率影响不同,其中压实作用的增强对降低驱替效率影响最大,而强烈的溶蚀作用会使储层的驱替效率增加,以方解石胶结为主的胶结作用会降低储层驱替效率,而以绿泥石膜胶结为主的胶结作用对储层驱替效率影响相对较小。
杨康李红周雪谢伟董杨坤刘永杰
关键词:孔隙演化驱替效率成岩作用鄂尔多斯盆地
三门峡地区始新世湖相白云岩沉积环境分析
以三门峡地区小安沟、平陆过村剖面的古近系始新统湖相白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着重探讨了小安组白云岩的沉积环境。小安沟、过村剖面以发育古近系始新统河湖、沼泽相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由...
牛元哲李红冯诗海雷云刘永杰
关键词:白云岩沉积环境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