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长来
- 作品数:10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苯丁酸钠联合5-氮杂脱氧胞苷抑制Kasumi-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化酶 (HDAC)抑制剂苯丁酸钠 (PB)联合 5 氮杂脱氧胞苷 (5 Aza CdR)对t(8;2 1)急性髓系白血病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抑瘤活性与作用机制。方法 用Kasumi 1细胞皮下接种的方法建立t(8;2 1)急性髓系白血病裸鼠移植瘤模型 ;观察裸鼠的致瘤潜伏期、PB预处理Kasumi 1细胞的致瘤性改变 ,以及PB和 5 Aza CdR腹腔注射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分化抗原和细胞周期 ,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检测瘤组织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新生。结果 切脾和不切脾裸鼠接种Kasumi 1细胞后致瘤潜伏期分别为 17~ 2 3d和 4 0~ 5 0d ,瘤细胞不转移 ,仍检测出t(8;2 1)和AML1 ETO融合基因。接种PB预处理Kasumi 1细胞的裸鼠未见成瘤。PB、5 Aza CdR单独或联合裸鼠体内用药后 ,移植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4 9.0 7%、2 5 .6 9%和 87.4 6 % (P <0 .0 5 ) ,凋亡细胞指数分别为 (2 .2 5± 0 .85 ) %、(1.32± 0 .6 8) %和 (5 .4 1± 1.5 6 ) % (P <0 .0 5 ) ,微血管密度 (MVD)分别为 2 1.6 9± 6 .2 5 ,2 8.34± 4 .2 4和 9.4 8± 3.2 1(P <0 .0 1)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5 )。PB腹腔注射后移植瘤细胞CD11b、CD13表达增高 [(12 .0
- 郝长来林冬王莉红邢海燕王敏王建祥
- 关键词:裸鼠移植瘤苯丁酸钠致瘤性
- 脱乙酰化酶抑制剂苯丁酸钠体外诱导Kasumi1细胞分化和凋亡作用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苯丁酸钠 (PB)体外阻断AML1 ETO的生物学功能 ,消除AML1 ETO的转录抑制 ,诱导Kasumi 1细胞生长抑制、分化和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观察PB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普通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改变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检测髓系分化抗原的表达 ,AnnexinⅤ标记、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①PB明显抑制Kasumi 1细胞的生长 ,半数抑制浓度 (IC50 )约为 2 .3mmol/L ;②经PB作用后细胞阻滞于G0 /G1期 ,伴有S期细胞减少 ;③PB可诱导Kasumi 1细胞髓系分化抗原CD11b和CD13 表达增加 ,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④PB诱导Kasumi 1细胞凋亡 ,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PB 3mmol/L培养2d早期凋亡细胞增加 ,培养 3d晚期凋亡细胞增加 ,培养 5d出现明显DNA梯形条带 ;⑤处理后的细胞出现单核细胞样分化和凋亡细胞形态改变。结论 脱乙酰化酶抑制剂PB抑制Kasumi 1细胞生长 ,使细胞阻滞于G0 /G1期 ;诱导细胞部分分化和凋亡。
- 郝长来唐克晶田征邢海燕王敏王建祥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苯丁酸钠KASUMI-1细胞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远期疗效的观察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GL)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331例CGL患者的治疗随访情况 ,对不同治疗组中位慢性期、生存期及疾病转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甲异靛作缓解后治疗者中位慢性期及生存期长于以白消安作缓解后治疗者 ,10 0个月转恶率低于后者 ;单独应用甲异靛治疗组与单独应用羟基脲治疗组中位慢性期、生存期及 6 0 ,10 0个月转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者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独应用白消安治疗组 ;联合化疗组从中位慢性期、生存期及 6 0 ,10 0个月转恶率看疗效并不优于甲异靛、白消安及羟基脲治疗组 ;干扰素治疗组中位慢性期及生存期较常规化疗组明显延长 ,6 0 ,10 0个月转恶率明显低于常规化疗组。结论 白消安不宜用于缓解后的治疗 ,维持治疗方案以甲异靛或甲异靛联合羟基脲为佳 ;羟基脲联用甲异靛可提高疗效 ;干扰素有助于延长CGL患者慢性期及生存期 ,延缓急变的发生。
- 刘兵城王一郝长来刘英慧钱林生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药物疗法白消安羟基脲
- 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及其分类被引量:4
- 2001年
- 钱林生郝长来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 ETO转录抑制结构域的分析与鉴定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进一步确定ETO抑制基因转录的区域及其与组蛋白脱乙酰化酶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位点诱变法使ETO的两个锌指结构分别突变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ETO突变体 ,克隆入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FA CMV中。通过基因转染、报告基因转录活性分析 ,确定ETO的不同区段对基因转录调节的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出锌指突变和不同区段的ETO表达载体 ,并发现ETO存在两个抑制转录的区域 ,分别位于羧基末端的两个锌指结构和第 2 75~ 487位氨基酸残基。结论 ETO通过 2个区域抑制转录 ,并且与组蛋白脱乙酰化酶密切相关 ,后者可能会用作急性髓系白血病M2b的治疗靶点。
- 王敏王玲郝长来郝长来唐克晶邢海燕
- 关键词:组蛋白脱乙酰基酶
- 356例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相互转化及其并发症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研究骨髓增殖性疾病 (MPD )的并发症及相互转化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观察、随访 35 6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 ,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 78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MF) 9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 185例 ,对这些患者的并发症及其转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 6例MPD中共有 10 1例 (2 8.5 % )病程中出现栓塞 ,81例 (2 2 .8% )并发出血 ,6 0例 (6 .9% )出现高血压症状 ,2 0例 (5 .6 % )合并冠心病 ,3例 (0 .8% )并发溶血 ,1例 (0 .3% )并发消化道溃疡 ,2例 (0 .6 % )并发结石 ,1例 (0 .3% )并发骨髓坏死。 2 4例 (6 .7% ) (ET 9例、PV 15例 )转化为骨髓纤维化 ,2例 (0 .6 % ) (ET1例、MF 1例 )转化为红细胞增多症 ,3例 (0 .8% ) (MF 1例、PV 2例 )转化为血小板增多症 ,5例 (1.4 % )(ET 2例、MF 3例 )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1例 (0 .3% ) (ET 1例 )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 11例 (3.1% )在观察期中死亡 ,5例 (1.4 % )死于急性白血病 ;2例 (0 .6 % )死于消化道大出血 ,死于心肌梗死及感染性休克各 1例 (0 .3% ) ,2例 (0 .6 % )死因不明。结论 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的MPD病程中栓塞、出血为主要并发症 ,ET、MF及PV可以相互转化 。
- 王一左安兰刘英慧刘兵城郝长来王莉红周雪丽钱林生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靶向治疗Bcr-Abl^+白血病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STI571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合成的Abl激酶ATP结合位点竞争性抑制剂。体外试验证实:STI571高度选择性抑制Bcr-Abl、c-kit和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或底物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而使其灭活;选择性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生长;诱导Bcr-Abl阳性细胞凋亡和分化;与IFN、DNR、Ara-C和HU有协同作用。对BCR-ABL基因转化小鼠有特异性的治疗作用。Ⅰ、Ⅱ期临床试验STI571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效果显著,对CML急变和Ph^+急性白血病也有一定的疗效。白血病细胞对STI571体外耐药与靶基因扩增导致Bcr-Abl蛋白的过度表达有关,与P糖蛋白(Pgp)的过度表达也有关。体内耐药的机制与酸性糖蛋白(AGP)增加有关。
- 郝长来王建祥
- 关键词:BCR-ABL融合基因白血病STI571靶向治疗
- 核受体辅助抑制因子中ETO结合结构域的确定
- 2002年
- 目的 为消除急性髓系白血病标志基因AML1/ETO的活性 ,确定核受体辅助抑制因子(nuclearreceptorco repressor,N CoR)与ETO基因相互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 用PCR扩增不同区段的N CoR(N CoRY) ,克隆入酵母表达质粒pGADGL中 ,构建获得pGADGL/N CoRY。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及X gal染色确定pGADGL/N CoRY 10个区段的N CoR是否与ETO结合。结果 N CoR的 988~ 112 6氨基酸残基与 15 5 1~ 180 1氨基酸残基共存时 ,才能与ETO发生结合作用 ,是与ETO相互作用的结构域。结论 N CoR两个结构域能与ETO的两个锌指结构作用 ,保持两种蛋白之间的稳定结合。
- 王敏郝长来唐克晶唐克晶邢海燕张屹田征
- 关键词:髓系白血病
- 苯丁酸钠对Kasumi-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苯丁酸钠(PB)体外对Kasumi-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法、锥虫蓝拒染法和集落细胞培养连续传代方法观察PB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结果:PB呈剂量依赖性抑制Kasumi-1细胞的生长,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2.3 mmol/L。结论:脱乙酰化酶抑制剂苯丁酸钠抑制Kasumi-1细胞的生长。
- 田征郝长来唐克晶邢海燕王敏王建祥
- 关键词:白血病
- AML1-ETO抑制基因转录的机制及其逆转
- <正>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b是一种常见的白血病亚型,我们前期研究发现t(8;21)染色体易位及其形成的AML1-ETO融合基因是该病的标志异常。AML1-ETO以显著负性作用抑制野生型AML1靶基因的转录,阻断...
- 王敏郝长来唐克晶田征王建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