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璞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香港浸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农村
  • 3篇流动人口
  • 2篇定居意愿
  • 2篇意愿
  • 2篇人口
  • 2篇农村流动人口
  • 1篇地价
  • 1篇地价模型
  • 1篇定居
  • 1篇意愿分析
  • 1篇宅基
  • 1篇宅基地
  • 1篇宅基地退出
  • 1篇农村居民
  • 1篇强度分析
  • 1篇回迁
  • 1篇城中村
  • 1篇村居
  • 1篇大都市
  • 1篇大都市边缘区

机构

  • 4篇香港浸会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郝璞
  • 2篇汤爽爽
  • 1篇黄贤金

传媒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城市与区域规...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农村流动人口的回迁决策分析--基于南京市和苏州市的调研
在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大批农村流动人口从农村流入城镇工作和生活,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仍不能最终定居在城镇。目前,中国农村流动人口的数量已达到中国人口总数的近五分之一,其定居城镇和回迁农村老家的决策将会对中国未来的人口...
汤爽爽郝璞
关键词:农村流动人口定居意愿
基于竞租理论的城中村建设强度分析——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借鉴城市土地利用和地价规律的经典理论,探索我国城中村空间发展演进的特征与机制。实证研究以深圳市为例,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城中村建设强度增长的驱动力,提出并验证了解释城中村建设强度空间差异的理论框架。
郝璞
关键词:城中村地价模型流动人口
大都市边缘区农村居民对宅基地退出和定居的思考--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被引量:17
2017年
中国的快速城镇化推动了乡村发展转型与空间重构,农村居民对于土地退出、定居的想法正发生着变化。基于2014年在南京市江宁区的问卷及访谈调查,本文探索了发达地区大都市边缘区中农村居民针对宅基地退出和未来定居的意愿。通过运用访谈资料和回归模型,本文发现村庄属性、一些个人主客观因子都影响着农村居民对于土地退出和未来定居的决策。本文还发现,相当多的农村居民倾向于在邻近小城镇定居,对宅基地退出普遍持负面态度。随着宅基地财产功能的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等方面的变化,关于宅基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汤爽爽郝璞黄贤金
关键词:宅基地退出农村居民定居
中国农村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分析——以南京市和苏州市为例被引量:9
2018年
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处于一种持续流动的状态,无法在一个地方永久定居。当前,中国农村流动人口的数量已达到中国人口总数近1/5,这一群体的流动和定居决策与行为将对中国的人口分布格局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并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人口回流现象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现象可以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源、生命周期、家庭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阐释。在关于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回流的已有研究中,绝大多数学者聚焦于农村流动人口回流至农村老家的决策。这些研究发现,农村流动人口个体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属性、来源地农村与目的地城镇的社会经济状况是影响其回流的重要因素。需要指出,除了回流至农村老家的农村流动人口之外,一部分农村流动人口会回流至老家附近的城镇,但已有研究对这一回流群体鲜有涉及。因此,基于2015年在南京市和苏州市的调研,本文聚焦于农村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并深入比较不同的回流群体(回流至老家附近城镇、回流至农村老家),结果发现,大部分的农村流动人口未来并不会定居在当前工作和生活的城市,而会选择回流。其中,回流至老家附近城镇的人群已占相当比重。这一人群与回流至农村老家的人群相比,在社会经济属性(如人力资本、社会资源)和主观感知方面与选择留在当前城市的群体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对于两类回流群体而言,家庭责任和对老家的依恋在回流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总体而言,农村流动人口的回流决策一方面是个体对农村/城镇生活的权衡,另一方面是基于家庭背景和资源对效益最大化的考虑。
汤爽爽郝璞
关键词:农村流动人口定居意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