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燕燕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坡向
  • 1篇营养
  • 1篇营养限制
  • 1篇优势种
  • 1篇有机碳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叶
  • 1篇植物叶片
  • 1篇土壤因子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坡面
  • 1篇坡面尺度
  • 1篇坡位
  • 1篇化学计量
  • 1篇化学计量学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篇赵玉
  • 2篇朱猛
  • 2篇李会亚
  • 2篇秦燕燕
  • 1篇刘蔚
  • 1篇冯起
  • 1篇曹建军

传媒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祁连山森林草原带坡面尺度土壤有机碳分布被引量:16
2016年
以祁连山森林草原带3个山头为研究对象,在坡面尺度上分析了坡向和坡位对不同深度(0~10、10~20、20~40、40~60cm)土壤有机碳浓度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肩、背坡及坡脚各层有机碳浓度变化趋势为北坡〉西坡〉西南坡〉南坡,不同沟谷土壤有机碳浓度差异不显著。有机碳浓度的坡位分布因坡向而异,在南坡、西南坡及西坡,沟谷各层有机碳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坡位(P〈0.05),坡脚高于坡肩与背坡;在北坡,坡肩、背坡及坡脚有机碳浓度无显著差异,沟谷20~40、40~60cm土层有机碳浓度显著低于坡肩(P〈0.05)。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特征与有机碳浓度相似,0~60cm有机碳密度最大值出现在北坡(33.64±0.91kg·m-2)及沟谷(34.30±2.55kg·m-2),约为南坡的3.20倍,西南坡的2.87倍、西坡的1.90倍。
朱猛刘蔚秦燕燕曹建军李会亚赵玉
关键词:坡向坡位土壤有机碳
坡向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草地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研究祁连山大野口流域不同坡向植物群落(优势种)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坡的w(N)、w(P)显著高于南坡和西北坡,而w(N):w(P)显著低于南坡;不同坡向植物营养限制类型发生变化,南坡植物生长受P限制,北坡植物生长受N限制;叶片w(N)与w(P)、w(N):w(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w(P)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水分、温度、pH、w(有机碳)、w(N)共同影响w(N):w(P),其中土壤温度是主导因素.
秦燕燕冯起朱猛李会亚赵玉
关键词:营养限制土壤因子坡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