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欢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酮类
  • 2篇酮类化合物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毒
  • 2篇细胞毒活性
  • 2篇玫瑰
  • 2篇类化
  • 2篇类化合物
  • 2篇化合物
  • 2篇黄酮
  • 2篇黄酮类
  • 2篇黄酮类化合物
  • 2篇活性
  • 1篇异黄酮
  • 1篇异黄酮类
  • 1篇异黄酮类化合...
  • 1篇皮素
  • 1篇槲皮素
  • 1篇玫瑰花
  • 1篇红车轴草

机构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作者

  • 2篇胡秋芬
  • 2篇周堃
  • 2篇董伟
  • 2篇李丽梅
  • 2篇杨娟霞
  • 2篇王欢
  • 2篇娄洁
  • 2篇刘贵有
  • 1篇高雪梅

传媒

  • 2篇中草药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玫瑰花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活性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玫瑰Rosa rugosa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PR-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玫瑰花蕾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玫瑰花蕾中分离得到了3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8-二羟基-4',7-二甲氧基异黄酮(1)、樱黄素(2)、红车轴草素(3)。细胞毒活性筛选显示化合物1对A549和PC3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2.6和3.2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玫瑰异黄酮,化合物2和3首次从玫瑰花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李丽梅娄洁刘贵有王欢杨娟霞王月德董伟周堃胡秋芬
关键词:玫瑰异黄酮细胞毒活性
玫瑰花蕾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对玫瑰Rosa rugosa花蕾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食用玫瑰花蕾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玫瑰花蕾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乙酰基-4′,7-二甲氧基-6-甲基黄酮(1)、山柰酚(2)、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4)、槲皮素(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芦丁(7)、木犀草素(8)、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9为首次从玫瑰花蕾中分离得到,并且化合物1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对NB4、SH-SY5Y、PC3、A549和MCF7的IC50值分别为6.8、5.6、2.2、1.8、7.4μmol/L。
刘贵有李丽梅娄洁王欢杨娟霞王月德董伟周堃胡秋芬高雪梅
关键词:玫瑰黄酮细胞毒活性槲皮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