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楮春
作品数:
1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
南华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邝孛
南华大学
丁赛良
南华大学
江振涛
南华大学
王苏燕
南华大学
邓彪
南华大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凋亡
1篇
新生内膜
1篇
新生内膜增生
1篇
血管
1篇
血管内膜
1篇
再狭窄
1篇
再狭窄模型
1篇
增生
1篇
增殖
1篇
内膜
1篇
内膜增生
机构
1篇
南华大学
作者
1篇
杨军
1篇
邓彪
1篇
王苏燕
1篇
江振涛
1篇
丁赛良
1篇
邝孛
1篇
楮春
传媒
1篇
医学信息
年份
1篇
2012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大鼠再狭窄模型中增殖和凋亡机制调控着新生内膜增生
2012年
为探讨内膜增生过程中平滑肌细胞(SMCs)的增殖和凋亡的调控机制,取24只Sprague—Dawle大鼠行右颈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术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于第1,9和28d取实验动脉段和对侧正常动脉段行光镜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并通过PCNA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原位标记法对内膜增生不同时间点的SMCs的增殖活性以及细胞凋亡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术后第9d血管内膜即出现明显增生,内膜增生在第28d时达到高峰;而术后1d即见中层SMCs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达(34.1±6.0),到第9d时已明显下降;球囊损伤后第1d细胞凋亡指数也明显升高,达(53.2±10.3),到术后第9d细胞凋亡指数为(15±4.2),在28d时则可看到细胞凋亡指数又升高到(20.3±2.8)。结果提示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内膜增生具有明显的时相特征,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在此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
楮春
杨军
王苏燕
丁赛良
邝孛
邓彪
江振涛
关键词:
再狭窄
血管内膜
增殖
凋亡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