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霞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桑塔格
  • 2篇艺术
  • 2篇摄影
  • 2篇美学
  • 2篇静默
  • 1篇电视
  • 1篇电视编导
  • 1篇电视电影
  • 1篇电影
  • 1篇新感受力
  • 1篇新批评
  • 1篇艺术观
  • 1篇艺术理论
  • 1篇摄影文学
  • 1篇审美
  • 1篇视域
  • 1篇专业理论课
  • 1篇网络背景
  • 1篇文学
  • 1篇先锋艺术

机构

  • 6篇南京晓庄学院

作者

  • 6篇李霞
  • 1篇魏彬

传媒

  • 1篇新闻传播
  • 1篇党政干部学刊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苏珊·桑塔格的摄影观被引量:1
2012年
摄影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逼真反映,也存在着审美化的倾向。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一书中对这一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她指出,摄影只是某一特定瞬间场景的再现,而非事情真相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摄影遮蔽了真相,只呈现表面。摄影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美学观念,但它和超现实主义一样,不仅不能改变现实,反而愈发远离现实,使现实美学化,并最终走向审美化。
李霞
关键词:摄影桑塔格审美
桑塔格的“摄影—文学”关系论
2017年
"语—图"关系是近几年学界的热门话题,摄影作为图像之一种,探讨其与文学的关系也是许多学者的关注点,桑塔格就是其中的一位。摄影与文学,都将呈现现实作为自身的目标,但一个是沉默而被动地反映,一个是积极主动地阐释。在艺术特征上,一个是"无特性"化,一个是"风格"化。在当今情形下,二者融合和转换的趋势日益增强。
李霞
关键词:桑塔格摄影文学摄影文学
桑塔格与哈桑的“静默”艺术观之比较
2016年
面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激进的先锋实验艺术,桑塔格和哈桑二人同时发现了新艺术中出现的一种新特征,并将之命名为"静默"。究竟艺术为何趋向静默、静默的艺术手段有哪些、静默艺术的定位和发展趋势又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先锋艺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认清当下艺术的发展趋势。
李霞
关键词:桑塔格
论苏珊·桑塔格的《静默之美学》
2013年
1967年,苏珊·桑塔格针对美国六十年代纷繁炫目的反文化,尤其是先锋艺术进行反思,发表《静默之美学》一文。她用"静默"(silence)一词概括先锋艺术的特征,并认为静默的艺术对于当代人具有天启式的作用和意义。今天,进一步分析桑塔格眼中的静默艺术的内涵与功用,对研究桑塔格的文艺观和反思我国先锋艺术都是十分必要的。
李霞
关键词:桑塔格静默先锋艺术
比较视域下新感受力美学的形式内涵研究
2016年
自上世纪以来,审美自治理论一直是艺术本质讨论的主调,强调艺术的形式审美,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以及20世纪60年代美国苏珊·桑塔格提出的新感受力美学都持此观点。虽然它们都认同艺术形式的重要性,但它们对形式的内涵的理解却有很大差异。从理论上辨析三者的异同,可进一步考察和梳理艺术和艺术理论的演变过程。
李霞
关键词:新感受力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艺术艺术理论
网络背景下高校专业理论课教法探析
2013年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众传媒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报纸、电影、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纷纷卯足了劲,给受众带来了绚丽缤纷的视、听觉盛宴。与此同时,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于是许多高校开办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迎合社会的需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注重培养在广播电视电影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撰稿、编剧、艺术摄影、舞台美术、音响设计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目前国内有上百所高校开设该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文学、影视艺术、美学、视听语言、摄影、影视前后期制作、舞台美术等课程。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此类人才培养既要重视学生的基本理论综合素质,又要注重制片创作等实践类的教学,两者不可偏废。
李霞魏彬
关键词:网络背景专业理论课高校教法电视编导电视电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