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生庆

作品数:1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灭鼠
  • 4篇灭鼠剂
  • 3篇产毒
  • 2篇羊黑疫
  • 2篇生物学
  • 2篇噬菌体
  • 2篇梭菌
  • 2篇细菌病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原性
  • 2篇菌病
  • 2篇菌体
  • 2篇荚膜
  • 2篇黑疫
  • 2篇分离株
  • 2篇病原
  • 2篇病原分离
  • 2篇产气荚膜梭菌
  • 1篇冻干
  • 1篇冻干剂

机构

  • 14篇青海大学
  • 2篇海晏县畜牧兽...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4篇李生庆
  • 13篇胡国元
  • 7篇张西云
  • 6篇刘怀新
  • 4篇王亭亭
  • 3篇黄荣
  • 3篇李志宁
  • 2篇李秀萍
  • 2篇李长云
  • 2篇范玉霞
  • 2篇刘生财
  • 1篇雷萌桐
  • 1篇林恭华
  • 1篇河生德
  • 1篇张同作

传媒

  • 6篇青海畜牧兽医...
  • 3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野生动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青海科技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门菌噬菌体SP3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分析
2023年
旨在分离沙门菌烈性噬菌体,为细菌病的防控提供新型生物制剂。以沙门菌为宿主分离筛选烈性噬菌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分离筛选到一株烈性噬菌体,命名为沙门菌噬菌体SP3,头部呈多面体,直径为70 nm,具有收缩性的尾巴,长约130 nm;SP3是一株宽谱噬菌体,可以裂解3个血清型共8株沙门菌;最佳感染复数为0.0001,潜伏期为40 min,爆发期为40~160 min;SP3在≤50℃,pH为4~11时稳定。噬菌体SP3基因组全长88039 bp,GC含量为38.85%,含有22个tRNA,130个ORF,其中32个编码功能已知的蛋白,不携带耐药、毒力和溶原有关基因;SP3与同属于Ounavirinae亚目、Felixounavirus属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和沙门菌噬菌体亲缘关系很近,且基因组存在重排现象。噬菌体SP3环境适应性强,遗传背景清楚,以期成为沙门菌防控的抗生素替代品。
韩生义李玲霞李淑萍胡国元李生庆
关键词:沙门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基因组
D型肉毒毒素灭鼠剂对棕背雪雀危害机理的试验研究
2022年
以大白鼠(Rattus norvegicus)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对照组,分别开展D型肉毒神经毒素对高原鸟类棕背雪雀(Pyrgilauda blanfordi)灌胃半数致死量(LD_(50))、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蛋白的破坏强度,以及棕背雪雀、高原鼠兔、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和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体内VAMP1蛋白转录组测序分析,试图探析D型肉毒毒素生物灭鼠剂对高原牧区环境动物的安全性差异产生的机理,以及对高原牧区生境中与高原鼠兔同穴而居的棕背雪雀的危害程度。结果显示:棕背雪雀对D型肉毒毒素的敏感性介于高原鼢鼠与青海田鼠之间,LD_(50)为2.71万~3.16万MLD/kg(95%可信限为1.69万~4.88万MLD/kg);大白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强度明显高于高原鼠兔及棕背雪雀;在基因编码区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水平上,棕背雪雀体内的VAMP1氨基酸序列(GenBank No.GQ905710)与昆明系小鼠完全相同,VAMP1氨基酸序列在第48号氨基酸位点(为48M型,而非48Ⅰ型)属于D型肉毒毒素敏感型氨基酸,表明棕背雪雀对D型肉毒毒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现地鼠害防治中应精准控制鼠药投放剂量,建议采取药物警戒色趋避鸟类食毒饵。
李生庆李淑萍胡国元胡国元韩生义雷萌桐王林业
D型肉毒毒素对鱼类毒性及不同介质中的降解试验
2023年
为探讨新型生物灭鼠剂D型肉毒毒素灭鼠剂的环境安全性,本文用D型肉毒毒素对鱼类毒性进行水解、光解及土壤降解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鱼在供试物浓度达100 mg/L时未出现死亡。D型肉毒毒素在25℃,pH4、pH7及pH9的缓冲液中的水解半衰期t 0.5均为30 d;在50℃,pH4、pH7及pH9的缓冲液中水解半衰期t 0.5均小于5 d;在氙灯4000 luminance(光照度)下,水中光解半衰期为t 0.5=10 h。土壤对D型肉毒毒素吸附率为99.95%~100%。实验证明该生物毒素灭鼠剂靶向性强,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光解、水解及土壤吸附作用易降解,对鱼类安全,环境安全性良好。
胡国元李秀萍李淑萍韩生义李生庆
关键词:鱼类毒性水解光解土壤降解
D型肉毒毒素矿化颗粒灭鼠剂对沙鼠的防治效果试验报告
2022年
为了验证新研制D型肉毒毒素矿化颗粒灭鼠剂大面积防治沙鼠的效果,本试验采用人工投放毒饵的方法,以8万MLD/g矿化颗粒毒饵为试验组,以2%浓度的D型肉毒素小麦毒饵为参照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荒漠草原沙鼠和跳鼠的区域防治试验,采用封洞法检查灭效,平均灭洞率分别为98.32%、98.98%。试验结果证实,矿化颗粒料具有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作为今后荒漠草原主要害鼠鼠害防治的首选药物。
戴德荣李生庆胡国元李淑萍韩生义
羊猝狙的多重PCR诊断及病原分离株生物学特性试验被引量:2
2018年
从送检羊病料中分离到不同产毒能力的11株疑似产气荚膜梭菌菌株,对分离株进行了形态、菌落特性及产毒能力的观察、分析,并通过血清中和试验,胰酶消化试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参照Gen Bank文库相关数据,自行设计了产气荚膜梭菌α,β,ε三种毒素的特异性引物,对其中两株产毒性能良好(1000 MLD/m L),溶血特性明显的菌株利用多重PCR进行分型鉴定,分离菌株海F、海H及标准株(721株)均扩增出大小为325 bp的α毒素条带及236 bp的β毒素条带,无ε毒素,结合实验室诊断及多重PCR鉴别诊断结果,确定此次疫情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羊猝狙。本试验的研究为羊猝狙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建立产气荚膜梭菌多重PCR鉴定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李生庆张西云黄荣刘怀新河生德祁果胡国元王亭亭李积良
关键词:羊猝狙病原分离
C型产气荚膜梭菌产α毒素能力分析及免疫原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16S 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病死羊体内分离的19株野毒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从中筛选出产毒素稳定的一株C型产气荚膜梭菌(海C1株),并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方式提高其产毒素能力,最终利用该菌株研制了羊猝疽灭活疫苗,完成了疫苗对家兔及羊的效力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与现用羊瘁狙疫苗生产株分子系统发育树亲缘关系较近;该菌株(海C1株)在含1.0%葡萄糖,pH 8.4~8.6的VF培养基中36℃3~6h产毒最高可达7000 MLD/mL;利用该菌株研制的灭活菌苗对家兔的免疫保护力是1~1.5 MLD/mL(家兔静注),对绵羊的免疫保护力是4~16 MLD/mL(绵羊静注)。免疫羊血清抗体效价达8~12 MLD/mL(小鼠静注)。该菌株具有较强的产毒稳定性和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羊猝疽疫苗生产备选菌株。
李生庆张西云胡国元阿宝地刘怀新韩生义李长云祁果李淑萍石田
关键词:C型产气荚膜梭菌分子鉴定免疫原性
高原牧区羊黑疫野毒分离株的生物学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
2019年
为提高羊黑疫疫苗的免疫保护力,从青藏高原牧区病死羊体内分离的6株野毒株中筛选具有高免疫原性的B型诺维氏梭菌制苗用菌株,通过16S rRNA分子鉴定、α毒素基因片段的扩增、产毒素能力对比分析,筛选出1株产毒能力较高的TB05野毒株,以标准株为对照,研制了羊黑疫氢氧化铝菌苗,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6株菌16S rRNA分子系统发育树亲缘关系较近,均扩增出大小为570 bp的α毒素基因片段;该TB05野毒株在含1.0%葡萄糖,pH值8.4~8.6的VF培养基中37℃72 h产毒最高,可达40000 MLD/mL;疫苗对家兔的免疫保护力是对照组的2倍,血清抗体效价是对照组的3倍,免疫羊180 d后仍可抵抗2个致死量的攻击,免疫期远高于对照组的3个月。表明该野毒株具有较强的产毒稳定性和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羊黑疫疫苗生产备用菌株。
李生庆张西云李淑萍胡国元王亭亭刘怀新叶明俊贾苗
关键词:免疫原性
D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鼠剂防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为探讨D型肉毒梭菌毒素作为控制高原鼢鼠的新型生物杀鼠剂的可行性,采用霍恩氏法测得D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高原鼢鼠的灌胃半数致死量,改良寇氏法测定颗粒毒饵、小麦毒饵口服半数致死量。并测定了高原鼢鼠对两种毒饵的有选择适口性、无选择适口性很好及再遇适口性。试验测得D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高原鼢鼠的灌胃半数致死量5840MLD/kg体重,可信线为3430—9950MLD(小白鼠)/kg体重,表明D型肉毒灭鼠剂对高原鼢鼠敏感;高原鼢鼠对两种毒饵的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0.85g/kg体重和1.30g/kg体重;高原鼢鼠对两种毒饵的有选择适口性良好,摄食系数分别为1.33和1.10;无选择适口性很好,摄食系数分别为0.81和0.60;再遇适口性良好。该项试验研究为利用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进行大面积高原鼢鼠的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
李生庆张西云刘怀新李志宁张同作李积良林恭华
关键词:高原鼢鼠半数致死量适口性
一起羊黑疫的病原分离诊断及毒株产毒性能分析
2019年
利用厌氧菌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从一例送检病死羊肾脏培养物中分离到一株梭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动物实验、血清中和及胰酶破坏试验,确定分离病原菌为B型诺维氏梭菌。用自行设计的诺维氏梭菌α毒素特异性引物对纯培养物进行PCR扩增检测,PCR扩增得到大小为530bp的目的条带,与常规诊断结果一致;对分离的野生毒株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测定分析,野毒分离株在自制的VF厌气肝汤中的产毒能力达4000 MLD/mL,证明该菌株具备生产羊黑疫疫苗用株的潜力。
李淑萍张西云胡国元贾苗叶明俊河生德李长云祁果李生庆
关键词:羊黑疫病原分离PCR诊断
产气荚膜梭菌前噬菌体的分布特点及遗传进化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和研究产气荚膜梭菌中前噬菌体的分布情况、基因组特点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利用PHASTER(phage search tool enhanced release)软件预测产气荚膜梭菌携带的前噬菌体,基于ANI(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值对前噬菌体进行分群,利用CARD(comprehensive antibiotic research database)、Res Finder 4.1、VFDB(virulence factors database)和Bac Met(antibacterial biocide&metal resistance genes database)分析前噬菌体携带的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抗菌剂/金属离子抗性基因,利用CRISPRCas Finder分析产气荚膜梭菌的CRISPR-Cas系统,利用MEGA 7.0进行前噬菌体的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产气荚膜梭菌平均携带前噬菌体2.67条,其长度呈双峰分布,平均占基因组2.23%;前噬菌体不携带耐药基因,但携带了α毒素、唾液酶和溶血素等毒力基因以及重金属代谢基因;前噬菌体聚为3个类群,Group 1前噬菌体多为完整的前噬菌体且仅存在于A型产气荚膜梭菌;含完整的CRISPR-Cas系统的产气荚膜梭菌携带的前噬菌体相对较少,但CRISPR-Cas系统与前噬菌体的数量呈弱负相关;前噬菌体与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的遗传进化距离较远,仅有结构蛋白和部分酶类基因的同源性较高。【结论】产气荚膜梭菌普遍携带前噬菌体,但其CRISPR-Cas系统对前噬菌体的数量影响较小,前噬菌体携带的毒力基因和重金属代谢基因增强了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但其功能和对产气荚膜梭菌遗传进化的影响仍需深入研究。
韩生义卢晓凤李淑萍林伟山胡国元石田李生庆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前噬菌体遗传进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