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永强

作品数:14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8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浮游
  • 5篇浮游动物
  • 3篇群落
  • 3篇群落结构
  • 3篇种群
  • 2篇点位
  • 2篇动植物
  • 2篇植物
  • 2篇体长
  • 2篇夏季
  • 2篇粒级
  • 2篇丰度
  • 2篇采样
  • 2篇采样方法
  • 2篇采样装置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大洋
  • 1篇底栖动物
  • 1篇端壁
  • 1篇多样性

机构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14篇时永强
  • 7篇左涛
  • 6篇王俊
  • 6篇栾青杉
  • 5篇单秀娟
  • 2篇李超伦
  • 2篇陈云龙
  • 2篇袁伟
  • 2篇孙坚强
  • 2篇孙松
  • 2篇彭亮
  • 1篇张光涛
  • 1篇卞晓东
  • 1篇牛明香
  • 1篇戴芳群
  • 1篇金显仕
  • 1篇王新良
  • 1篇朱建成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极地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兽类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海南部不同体长鳀对食物粒级的选择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2000年6月和2014年11月黄海南部采集的浮游动物和不同生长阶段鳀(Engraulis japonicus)的胃含物(饵料)组成分析资料,研究鳀的饵料粒级分布与摄食粒级选择性及其与环境生物组成的关系,旨在推进粒级在传统摄食生态分析中的应用。结果显示:黄海南部鳀的饵料种类组成与环境中生物种类组成有关;各体长组中,鳀的饵料粒级多样性与种类多样性分布趋势相似;体长为110 mm左右的鳀的饵料种类多样性和粒级多样性水平最高;鳀的饵料粒级均值随鱼体体长增加而增加;体长约为30 mm和≥70 mm的鳀有明显的饵料粒级转换。根据上述结果,认为在鳀胃含物分析过程中,整合环境中饵料生物的相对组成和粒级大小,可有效评价鱼类对饵料的粒级选择性。
左涛时永强彭亮王俊卞晓东
关键词:体长
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覆盖率管理策略和中国履约被引量:2
2017年
回顾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管理体系中科学观察覆盖的主要要素,以及在过去的6年中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执行科学观察计划的主要成果,旨在帮助中国磷虾渔船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的政策、规定。国际科学观察制度是CCAMLR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监管组成部分。它是由观察员指派、职责和方法标准、执行效果评估等组成的相对独立管理机制。科学观察员覆盖率是其实施策略的核心评价指标,它在渔船、网次以及具体观察任务3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管理规定。南极磷虾渔业必须接受CCAMLR严格监管并实施科学观察。2009—2015年6个渔季,中国渔船在贯穿所有渔业活动中,按照CCAMLR要求执行最大可能全面、系统的观察覆盖。已有的23船次中,19船次执行科学观察,聘用科学观察员近30人。各渔季的观察天数覆盖率介于81%—100%(平均覆盖率为94%);渔船覆盖率介于66%—100%,6个渔季平均覆盖率为82%,超过CCAMLR的50%的要求。为应对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管理可能的调整,建议我国建立开放的科学观察培训机制,积极储备极地渔业国家科学观察员人力资源,开拓灵活简便的多重委派途径。
左涛朱建成王新良时永强
夏季崂山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根据2014年8月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在崂山湾海域调查获取的样品,结合同步环境调查资料,研究了崂山湾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共鉴定浮游动物40种(类),其中浮游幼虫16类,占种类数的40.0%,桡足类14种,占种类数的35.0%,水螅水母类4种,枝角类、毛颚类各2种,原生动物和被囊类各1种。夜光虫丰度在各站位均很高,去除夜光虫丰度后,浮游动物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异体住囊虫、强额孔雀水蚤和洪氏纺锤水蚤。根据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利用聚类分析可将19个调查站位的浮游动物群落划分到四个群组中。群组Ⅰ所在站位平均水深最浅,指示种最多,其中夜光虫、半球美螅水母、小拟哲水蚤和背针胸刺水蚤为其特有指示种,短尾类溞状幼虫的平均丰度在该群组最高;群组Ⅳ所在站位平均水深最深,靠近外海,指示种最少,圆唇角水蚤为其指示种,桡足类无节幼虫的平均丰度在该群组最高,群组Ⅳ与群组Ⅰ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最大,无共有指示种;群组Ⅱ和群组Ⅲ为过渡群组,其部分指示种与其他群组共享。水深和表层叶绿素a浓度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具有较大影响。
时永强左涛左涛王俊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一种用于水下浮游动物监测的取样装置
本发明涉及水下动物监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浮游动物监测的取样装置,解决了取样不准确、效率低的问题,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设有缆绳盘,所述缆绳盘左侧固定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左侧...
时永强单秀娟陈云龙韩青鹏戴芳群赵永松栾青杉
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20年
本文以莱州湾2009年夏季(8月)、秋季(10月)及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4个季节大型底栖动物资料为基础,对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探讨了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4个航次中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272种,其中包括环节动物多毛类122种,软体动物46种,甲壳动物64种,棘皮动物18种,鱼类9种,其他类13种。调查海域平均丰度为(1 102.56±216.32) ind./m2,多毛类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平均生物量为(28.16±8.45) g/m2,软体动物占据优势。丰度和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低值区位于莱州湾西部黄河口邻近海域,高值区位于渤海中部海域。丰度和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高,秋季其次,春季最低。多毛类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lata)、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ia)、紫壳阿文蛤(Alvenius ojianus)等是莱州湾调查海域的优势种。通过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发现,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类出现小型化的趋势。
袁伟王俊王俊牛明香左涛时永强牛明香
关键词:黄河口丰度生物量大型底栖动物
夏季南大洋南极大磷虾种群分布、结构及生长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南极夏季高速采集器和IKMT网走航采样样品,结合同步环境调查资料,研究了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的水平分布、生长状况及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南极大磷虾在威德尔海域丰度高于普里兹湾海域,两个海域的磷虾丰度都低于历史同期。从两个年度南极考察的整个调查海区来看,南极大磷虾处于正常生长状态,但也存在个别生长状况较差站位,推测与海冰回退时间较晚或叶绿素浓度较低有关。利用高速采集器采集的大磷虾样品,在海冰边缘区域站位,未成体磷虾占有很大比例;而在海冰已经消退较长时间的海域,成体磷虾占比例较大,这反映了大磷虾未成体与成体不同的分布特征。南极大磷虾在不同海域种群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种群补充产生一定的影响。
时永强孙松李超伦陶振铖
关键词:种群分布海冰威德尔海
一种水生态监测用不同深度浮游动物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
本发明涉及浮游动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生态监测用不同深度浮游动物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连接有采样机构,所述采样机构包括所述船体底壁上开设的凹槽,所述凹槽端壁间转动连接有,所述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卷线筒...
时永强单秀娟陈云龙栾青杉韩青鹏刘永健孙策策
莱州湾强壮滨箭虫种群数量及个体大小季节分布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12月和翌年1—2月冰期除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采集的数据资料,分析莱州湾强壮滨箭虫丰度空间分布和体长的季节变化,估算其生产力和摄食率,以掌握其种群动态特征,为评价该种在莱州湾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中地位提供参数和依据。结果显示:强壮滨箭虫丰度和生物量年变化曲线为双峰型,最高峰出现于5月,次高峰出现于8—9月;4 mm和15 mm体长的个体分别是丰度和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生产力估值为0.25 mg C m^(-3)d^(-1),摄食率估值为0.88 mg C m^(-3)d^(-1)。种群月均体长以3—4月最高(>10 mm)、5月和11月最低(<5 mm);月均体长与月表层水温、盐度呈负相关。春季5月、夏季7—8月和秋季10—11月中,小型个体丰度所占的比例较高,应为种群数量增长期。各月的体长频数分布可分辨出平均体长<5mm(Cohort Ⅰ)、介于5—10 mm(Cohort Ⅱ)和>10 mm(Cohort Ⅲ)的3个同生群。Cohort Ⅲ和Cohort I高丰度区的表层水温和盐度分别介于15—17℃和29—32。Cohort Ⅲ基本不出现于水温大于24℃的站位,其丰度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Cohort Ⅰ基本不出现于水温低于11℃的站位,其丰度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Cohort Ⅱ高丰度区的表层水温和盐度为26—27℃和30—32。由上推测强壮滨箭虫发生明显体型更替的水温阈值应不超过15—17℃。
左涛王俊时永强
关键词:体长丰度生产力
一种用于水域浮游动植物监测的浮标装置
本发明涉及浮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域浮游动植物监测的浮标装置,包括浮标,所述浮标上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监测箱,所述监测箱上设有浮游动植物密度测量机构,设有浮游动植物密度测量机构,能够实现对水中的浮游的动植物的密度进...
时永强单秀娟栾青杉刘永健孙策策张雨轩赵永松韩青鹏
冬、春季黄海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脂肪酸组成被引量:1
2016年
比较分析了2015年冬季1月和春末5月黄海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脂肪酸组成,旨在对不同粒级网采浮游生物营养价值进行评价,为海洋鱼类营养补充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冬、春两季,ω3多不饱合脂肪酸佃3PUFA)、二十碳五稀酸(EPA)、二十二碳六稀酸(DHA)、20:1+22:1的相对含量以较大粒级浮游生物(500~2000μml较高;而16:0、18:0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以〈500μm粒级浮游生物较高。冬季各粒级浮游生物的总饱和脂肪酸(SFA)相对含量均高于春季相应值,但MUFA、PUFA、16:1ω7、EPA、DHA、20:1+22:1的相对含量却低于春季。多元对应分析显示,环境因子中海水温度与100~1000μm粒级浮游生物的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PUF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对比冬、春季浮游生物脂肪酸组成与黄海主要经济鱼类的脂肪酸营养组成,初步认为,在冬季,可为鱼类生长提供足够营养的浮游生物的粒级范围相对较窄,主要是〉500μm粒级的较大型的浮游生物,而在春季,该类浮游生物的粒级范围较广,100~2000μm的浮游动物都可作为鱼类早期生长的有效饵料来源。由此初步推论,浮游生物食性仔稚鱼食物来源的粒级范围在春季比冬季更为广泛。
彭亮左涛时永强王俊吕末晓
关键词:脂肪酸粒级浮游生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