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蔚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croRNA let-7a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及其在白内障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micro RNA let-7a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在白内障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eal time q-PCR方法,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和正常人眼晶状体前囊膜、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模型和正常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let-7a的表达情况;利用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let-7a mimic和let-7a inhibitor,分别上调和下调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let-7a的表达,并利用Real time q-PCR方法验证转染效率,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let-7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模型组let-7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let-7a mimic转染组let-7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let-7a inhibitor转染组let-7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let-7a mimic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let-7a inhibitor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cro RNA let-7a能够调控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在白内障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cro RNA let-7a可能成为白内障非手术治疗的新靶点。
- 秦宇赵江月闵晓洁罗文婷李晶吴欣蔚刘佳阎启昌张劲松
- 关键词:MICRORNA细胞凋亡白内障
- Eaf2基因调控microRNA抑制白内障发生的机制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Eaf2基因敲除小鼠中micro RNA的表达情况,以及Eaf2基因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晶状体内micro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p EGFP-C1-Eaf2质粒过表达Eaf2基因,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利用Real time q-PCR方法检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icro RNA的表达情况;利用Real time q-PCR方法检测Eaf2基因敲除小鼠micro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 EGFP-C1-Eaf2质粒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mi R-125b、let-7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i R-204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Eaf2基因敲除小鼠mi R-125b、let-7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i R-204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af2基因可能通过调控micro RNA的表达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在白内障发生中发挥晶状体保护作用。
- 秦宇赵江月罗文婷李晶吴欣蔚刘佳阎启昌张劲松
- 关键词:MICRORNA
- SERPING1基因rs2511989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性研究的Meta分析(英文)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典通路SERPING1基因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PubMed、Cochrane、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评价SERPING1 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AMD易感性的关联程度,同时对入选文献异质性,敏感性以及发表偏倚等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15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8657例AMD患者,对照组5393例。各个遗传模型中均未发现SERPING1基因多态性与AMD发病具有相关性。(显性模型:OR=0.960,95%CI:0.918~1.003,P=0.009;隐性模型:OR=0.898,95%CI:0.791~1.019,P=0.035;共显性纯合模型:OR=0.881,95%CI:0.770~1.008,P=0.003;共显性杂合模型:OR=0.962,95%CI:0.917~1.010,P=0.050)。但进一步研究发现SERPING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血管型AMD显著相关。(显性模型:OR=0.691,95%CI:0.547~0.872;共显性纯合模型:OR=0.661,95%CI:0.450~0.971;共显性杂合模型:OR=0.754,95%CI:0.589~0.964)。亚组分析未发现种族与国家对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AMD有影响。结论:通常情况下SERPING1 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AMD无相关性,但在新生血管类型AMD可能与其存在相关性。期待更多研究来证实该假说。
- 秦宇赵江月潘春树何雪菲闵晓洁王明武阎启昌吴迪李晶吴欣蔚张劲松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 小鼠肌节同源盒基因同系物2条件性敲除在先天性白内障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晶状体中肌节同源盒基因同系物2(Msx2)条件性基因敲除与先天性白内障发生的关系。方法:实验研究。选取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Msx2CKO(Msx2fl/fl/Le-Cre+)为实验组,野生型小鼠Msx2WT(Msx2fl/fl)为对照组。取胚胎17.5 d(E17.5)Msx2WT小鼠胚胎头部组织作冰冻切片,采用RNA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Msx2在眼组织内的正常表达。取2 组小鼠E17.5 和生后8 d(P8)眼球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晶状体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较2 月龄Msx2CKO和Msx2WT小鼠晶状体质量和直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本研究观察到超过50%的2 月龄Msx2CKO小鼠眼部出现角膜轻微混浊,晶状体变小(质量和直径),晶状体混浊及小眼球畸形。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到Msx2CKO E17.5及P8小鼠晶状体内分化的纤维细胞排列紊乱,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及邻近的纤维细胞中有空泡,排列明显紊乱。2月龄Msx2CKO组小鼠的直径小于Msx2WT组小鼠(t=4.80,P 〈 0.05),重量小于后者(t=14.29,P 〈 0.05)。结论:Msx2基因对小鼠晶状体发育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晶状体条件性敲除该基因可引起先天性白内障发生。
- 于紫燕于雯婷刘佳吴欣蔚赵江月张劲松
-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发育小鼠
- Mfn2基因在小鼠先天性白内障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 吴欣蔚赵江月张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