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市勘测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明月峡背斜南部张关—排花洞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径流模式解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川东明月峡背斜地下岩溶发育的强烈非均质性造就了独特的地下水径流模式,孕育出区域复杂的岩溶工程水文地质问题,查明明月峡背斜南段地下水径流模式对指导区内隧道工程选址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张关—排花洞”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区,通过系统厘清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深入剖析区内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水动力条件,明确区内岩溶含水介质不均一性控制下的地下水小尺度径流规律。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在平面上表现为形似“扫帚状”的径流模式:在补给、径流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一段(T_(1)j^(1))、嘉陵江组三段(T_(1)j^(3))地层(强岩溶化)与嘉陵江组二段(T_(1)j^(2))、嘉陵江组四段(T_(1)j^(4))地层(弱岩溶化)呈间互状分布的特点导致相邻地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弱,以地层为单位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在研究区排泄区,受控于势汇最强的T_(1)j^(3)内部管道流对其他地层地下水持续的袭夺效应,地下水统一汇聚至排花洞暗河出口向御临河排泄,各岩溶水子系统最终整合为一个岩溶水系统。
- 于斯遥秦梓萱杨艳娜毛唯娜郝朝许模刘洋
- 关键词:小尺度
- 两种非严格条分法在山区公路滑坡稳定性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 以某山区公路边坡为例,在对潜在滑坡体进行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简化Bishop法与传递系数法对该潜在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对比计算结果,对两种方法在计算滑坡稳定性的适用性方面进行研究。
- 刘洋王锐
- 关键词:简化BISHOP法传递系数法边坡稳定性
- 文献传递
- 川东明月峡背斜区岩溶形态分异与构造裂隙表征参数的关系
- 2023年
- 探讨高陡背斜区张裂隙发育规律与岩溶地貌的空间分异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张裂隙发育规律预测岩溶空间分异性,也可以通过岩溶空间分异性预测构造张裂隙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岩层面主曲率为切入点,通过四川盆地东部明月峡背斜区现场调查、遥感解译、数理统计分析及数学建模等手段,采用岩层面的主曲率对背斜区张裂隙在不同构造部位的发育程度进行预测,分析张裂隙与岩溶地貌空间分异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岩层面主曲率大小、张裂隙发育概率及岩溶地貌空间分异呈现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岩层面主曲率大的区域,地表岩溶发育较强。川东背斜区岩溶空间分异的主控因素是构造运动产生的张裂隙,岩体张裂隙发育程度决定了早期岩溶地貌的发育特征,现代岩溶地貌空间分异是岩溶正反馈机制促进原始张裂隙差异分化的结果。
- 余磊杨艳娜许模贺苏和巴特尔曾宪明刘洋
- 关键词:背斜主曲率
- 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技术发展方向被引量:9
- 2019年
- 在目前看来,工程测量有关的各类测量手段都在逐渐获得演变,进而诞生了现代测绘技术。与测绘领域的传统手段进行对比,现代测绘手段建立于信息技术之上,并且能够适应当前的工程测量[1]。在此前提下,关于工程测量有必要紧密结合现代测绘方式,确保新型的测绘技术可以服务于测量精确度的提升。
- 刘洋
-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
- 抗滑桩支护层状软岩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 层状软岩边坡由于层面的强度较低,层面的控制性作用较大,不同类型的层状边坡在地震作用下响应规律亦不同,抗滑桩对其进行加固时,抗震机理亦不同。本文采用FLAC节理化本构模型,通过分析不同弱面方向与桩间距交叉组合下桩间岩体监测...
- 刘洋杜逢彬黄勋
- 关键词:抗滑桩地震抗震机理
- 文献传递
- 一种测量岩土体渗透性的钻孔注水试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岩土体渗透性的钻孔注水试验装置,涉及钻孔实验领域,解决了实验装置从泥土中抽取不够方便和不能够快速插入到规定深度的问题。一种测量岩土体渗透性的钻孔注水试验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底部螺纹连接有一个钻头,...
- 刘洋朱崇午任亚飞张智雄王乾程张立舟杨华富卢雪清曹嘉一弘冉思琦
- 文献传递
- 基于水动力量化因子的岩溶强发育深度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地下水垂向循环水动力条件是岩溶发育深度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探求川东背斜构造岩溶区多级水流系统控制下的岩溶强发育深度,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选取地形指数和水动力坡降构建岩溶水动力强弱的量化因子F_(HQ),并结合钻孔数据推求假角山背斜构造区地下岩溶强发育深度。研究显示:水动力因子F_(HQ)与地形指数、水动力坡降在空间上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同时可指示岩溶水流系统向深循环的深度,以此推求背斜构造区地下岩溶的强发育深度下限。假角山背斜两翼F_(HQ)集中在0.1~0.4之间,岩溶水动力整体偏弱,深沟F_(HQ)值整体高于浅沟。东、西翼深沟控制下的地下岩溶强发育深度分别约40~100 m和110~180 m;浅沟控制下的地下岩溶强发育深度分别约15~60 m和10~90 m。研究成果可进一步丰富川东背斜区岩溶发育评价方法体系,为隧道工程岩溶突水灾害预测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吴泓瑶杨艳娜曾宪明刘洋
- 一种冷热交互式隧道岩石悬臂掘进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热交互式隧道岩石悬臂掘进机,包括其上安装有滚刀的切割头,所述切割头上还设置有用于喷出可燃流体的第二流体管、用于喷出冷却用流体的第一流体管,所述切割头上还设置有孔道;还包括局部或整体安装于所述孔道内的...
- 张立舟李昉罡冯永能朱忠旭曾彬杜逢彬何春燕赵烈秋游涛周成涛王锐刘洋朱海明宋旭莫冰晶张志晓
- 文献传递
- 某山区公路边坡危岩体成因、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采用现场地质调查方法,确定了研究区边坡危岩体的成因及破坏模式,在对危岩体稳定性做出定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破坏模式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与定性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并有针对性的对危岩体提出了处理措施。
- 曾繁华刘洋李振团
- 关键词:破坏模式稳定性
- 基于SBAS-InSAR的大型滑坡变形分区及时序监测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大型滑坡的变形分区,基于2021年1~12月共29景Sentinel-1A数据,通过小基线集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研究了师专-群沱子滑坡的变形分区和时序监测。解译结果表明:与全球定位系统监测结果对比,师专-群沱子滑坡的SBAS-InSAR解译结果具有一定准确性;滑坡的蠕变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形差异,变形区主要集中在未布设治理工程区域,且受场地整平工程的影响,滑坡北部边界出现新的变形区域;滑坡不同区域的主控因素存在差异,前缘变形主要受库水位波动影响;滑坡中部受库水位、降雨联合作用;滑坡后缘主要受长历时降雨控制。所得结果证明SBAS-InSAR技术可以对大型滑坡进行时序监测,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参考。
- 李沙张立舟周成涛周成涛刘洋
- 关键词:大型滑坡形变监测三峡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