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洋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篇对流换热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与分...
  • 1篇燃料组件
  • 1篇热工水力
  • 1篇热工水力特性
  • 1篇流体力学
  • 1篇钠冷快堆
  • 1篇内流动
  • 1篇快堆
  • 1篇换热
  • 1篇计算流体力学
  • 1篇CFD
  • 1篇值模拟

机构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作者

  • 2篇喻宏
  • 2篇刘洋
  • 1篇周志伟
  • 1篇刘一哲

传媒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快堆燃料组件棒束通道内流动和传热现象分析与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 12.0对由7根带螺旋状定位绕丝的燃料棒组成的快堆燃料组件典型棒束通道内的流动和传热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得到不同Re下的压降系数曲线与Nu曲线,并将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较好。研究了组件内3类典型子通道的横向流交混效应,分析了3类典型子通道的横向流分布特点,发现角子通道横向流交混强度沿轴向波动较大,而3类子通道的横向流交混强度均存在周期性。研究了中心燃料棒壁面上3个截面的局部换热效应,发现在燃料棒与绕丝接触处传热效果最差,在事故分析时应重点关注。
刘洋喻宏刘一哲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对流换热
钠冷快堆燃料组件热工水力特性数值模拟与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利用CFD程序CFX,分别对7、19、37、61根棒组成的三角形排列螺旋绕丝定位的钠冷快堆燃料组件棒束通道进行了热工水力特性的分析研究,并将结果与子通道程序SuperEnergy进行了对比验证。重点考察了棒束通道轴向流动分布、横向流交混效应及子通道轴向温升,分析了定位绕丝的影响。结果表明,绕丝对棒束通道的横向流交混效应、轴向流动分布及子通道温升有着重要影响,且随棒束的增多,通道内的流动趋向复杂化,轴向流动不均匀性有升高趋势。
刘洋喻宏周志伟
关键词:钠冷快堆燃料组件CFD热工水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