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烨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7篇碳纤维
  • 2篇微晶结构
  • 2篇复合材料
  • 2篇丙烯
  • 2篇丙烯腈
  • 2篇复合材
  • 1篇等离子体
  • 1篇预氧化
  • 1篇预氧化过程
  • 1篇原丝
  • 1篇碳纤维表面
  • 1篇微晶
  • 1篇纤维表面
  • 1篇小角X射线散...
  • 1篇模量
  • 1篇界面剪切
  • 1篇界面剪切强度
  • 1篇聚丙烯
  • 1篇聚丙烯腈
  • 1篇聚丙烯腈原丝

机构

  • 9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吉林...

作者

  • 9篇何烨
  • 5篇曹维宇
  • 4篇孔德玉
  • 4篇周怡然
  • 2篇韩旭
  • 2篇肖建文
  • 2篇徐樑华
  • 1篇孔令强
  • 1篇肖瑛阁
  • 1篇刘晖
  • 1篇高益军
  • 1篇户晓媛
  • 1篇杨晨

传媒

  • 1篇化工科技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弹性体
  • 1篇宇航材料工艺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聚丙烯腈原丝预氧化过程中长周期结构的生成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在线实时采集预氧化过程中聚丙烯腈纤维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SAXS)花样,利用环化反应导致的电子云密度改变产生的SAXS谱图变化,研究亚微米结构在环化结构形成过程中的温度依赖性。根据所建立的环化及未环化的两相模型,在对散射信息中的微孔结构和长周期结构的叠加信号进行合理分离的基础上,研究了预氧纤维中长周期结构的生成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预氧化初期产生的环化相与非环化相呈现周期性结构堆砌,并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逐渐趋于均一体系。同时结合相关函数分析方法,计算了长周期结构中环化相和非环化相厚度等结构参数,提出了预氧化程度的小角X射线散射定量表征的方法。
周怡然肖瑛阁何烨曹维宇
关键词:聚丙烯腈原丝预氧化长周期结构小角X射线散射
碳纤维表面物理结构对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以3种典型碳纤维为研究对象,通过碳纤维断面形貌的扫描电镜分析,采用Photoshop对纤维截面特征进行有效提取并由Matlab编写程序,获得了碳纤维表面沟槽深度、宽度、个数等参数的统计信息,据此进一步计算了圆形度、沟槽深宽比、表面不规整度以及沟槽密集程度等物理量,建立了碳纤维表面物理沟槽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原丝制备过程中的凝固环境对碳纤维表面物理结构的影响,并发现:当凝固浴温度由25℃升高至45℃时,碳纤维表面的沟槽深度及宽度均会逐渐减小,深宽比降低,沟槽形状逐渐趋于平缓,同时碳纤维的表面不规整度减小了约7.5%,而沟槽密集程度增加了约50%。采用上述具有不同表面物理结构特征的碳纤维作增强体制备复合材料,微滴脱粘测试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随纤维表面的沟槽尺寸、沟槽深宽比及表面不规整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
何烨肖建文姚烛威符应飘徐樑华曹维宇
关键词:碳纤维界面剪切强度
碳纤维表面结构与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碳纤维的表面结构包括表面物理沟槽结构及表面化学官能团结构,碳纤维的表面结构对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碳纤维表面的沟槽结构会为碳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的结合提供啮合中心;另一方面,碳纤维表面的化学官能团可与树脂基...
何烨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
文献传递
碳纤维微晶取向结构的形成
作为典型的各向异性材料,碳纤维的微晶取向结构是影响其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聚丙烯腈原丝在热稳定化完成后,原有的微晶结构消失,碳纤维的微晶取向则在低温碳化过程中重新初步形成。本论文采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碳纤维微晶取向形成的...
韩旭孔德玉周怡然何烨徐樑华曹维宇
碳纤维微晶结构的形成与生长被引量:3
2016年
碳纤维的微晶结构是影响其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本论文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聚丙烯腈预氧纤维在碳化阶段中微晶结构的形成、生长与转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1000℃以下,经预氧化反应形成的不连续多环芳香平面结构沿平行于纤维轴的方向堆积并逐渐靠近,形成类似于晶核的微晶结构生长中心,表现为类石墨片层间距的减小而晶粒增长缓慢;当温度高于1000℃时,晶粒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形成三维有序的微晶结构;在温度高于1500℃的石墨化阶段,类石墨微晶结构进行重排,晶粒尺寸迅速增加。根据这一规律,可以通过控制晶核生成和晶粒生长速度的匹配,进行碳纤维的结构设计和调控。
孔德玉韩旭何烨周怡然徐樑华曹维宇
关键词:碳纤维微晶结构
碳纤维模量的结构相关性理论研究及验证被引量:2
2015年
从模量的基本理论出发,推导了碳纤维类石墨微晶模量与其结构参数所存在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碳纤维微晶模量受形状因子和取向角的协同影响:随着形状因子的增大,碳纤维微晶模量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而随着取向角的减小,微晶模量增加。利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了碳纤维的取向角和形状因子,进而得到碳纤维的计算模量,与实测的碳纤维模量基本接近,验证了模量理论分析的适用性。
苏世州何烨高益军户晓媛曹维宇
关键词:碳纤维模量
丙烯腈共聚合溶液动力黏度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聚丙烯腈原丝(PANF)是由原料丙烯腈(AN)与丙烯酸甲酯(MA)、甲叉丁二酸(IA)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用下,通过自由基聚合生成聚丙烯腈(PAN)/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也称为原液),再经过纺丝加工而成。借助旋转黏度计,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原液温度、w(总固)等因素对动力黏度的影响。研究认为:PAN溶液的动力黏度与引发剂浓度成反比,与原液温度成反比,与w(总固)成正比。通过动力黏度的调整,纺丝机头的压力控制在(0.7~1.4)MPa,压力值控制在±0.05MPa以内,可以实现良好的可纺性。
肖建文何烨杨晨刘晖孔令强
关键词:可纺性
碳纤维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碳纤维表面所固有的疏水性和化学惰性制约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刻蚀、清洁以及引入表面活性基团等作用,较好地解决了碳纤维表面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结合,提高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主要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对碳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结构以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何烨肖建文孔德玉曹维宇
关键词:等离子体碳纤维表面处理
碳纤维微晶结构的形成与生长
碳纤维的微晶结构是其优异力学性能的直接承载,在聚丙烯腈原丝进行有机-无机结构转化获得碳纤维的过程中,其聚集态结构经历了由原丝的有序态到预氧纤维的无序态,再到碳纤维或石墨纤维的有序态的转变。本论文采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聚...
孔德玉韩旭何烨周怡然徐樑华曹维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