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玲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通过体外代谢途径构建确定乳酸合成关键酶
- 2016年
- 基于代谢控制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通过体外代谢途径构建和分析确定关键酶的方法并应用其确定乳酸高产菌株中的关键酶。首先获得高产菌株的粗酶液并测定葡萄糖到乳酸合成途径中各种蛋白的绝对浓度,进而通过向粗酶液中分别添加同等比例的各纯酶对途径进行扰动,并由扰动前后的途径通量变化计算出各酶的通量控制系数以确定关键酶。结果表明,该菌株乳酸合成途径中丙酮酸激酶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对途径通量影响最大,由此预测在该菌株基础上进一步过表达这两个酶对提高乳酸生成速率可能最为有效。
- 马春玲张彦飞杨雪巨晓芝刁爱坡马红武
- 关键词:关键酶
- 体外苏氨酸循环固碳途径的构建被引量:1
- 2017年
- 乙酰CoA是生物体代谢过程中重要的代谢物,也是许多有价值产品合成的前体物质。然而传统途径中通过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CoA碳得率较低,因此构建一条高效的乙酰CoA合成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在体外验证文献报道的高碳摩尔得率合成乙酰CoA的苏氨酸循环固碳途径,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在体外构建了苏氨酸循环固碳途径合成乙酰CoA,通过分段加酶的方式将其在体外进行了验证。在体外验证时,以丙酮酸为底物,则丝氨酸脱氨酶(Tdc B)为循环途径的最后一步反应。结果表明,当加入途径中除丝氨酸脱氨酶之外的酶时,测得的乙酰CoA浓度约1.5 mmol/L,待反应达到平衡时,加入丝氨酸脱氨酶,丝氨酸转化为丙酮酸,丙酮酸再次进入循环,乙酰CoA的量增加了约0.2 mmol/L,由此得出结论在体外苏氨酸循环实现了固碳。
- 巨晓芝袁倩倩马春玲肖冬光马红武
- 关键词:体外乙酰C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