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明明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摩擦学
  • 3篇摩擦学性能
  • 2篇润滑
  • 2篇润滑介质
  • 1篇织构
  • 1篇织构表面
  • 1篇润滑膜
  • 1篇润湿
  • 1篇润湿性
  • 1篇铝合金
  • 1篇铝合金表面
  • 1篇磨痕
  • 1篇合金
  • 1篇合金表面
  • 1篇凹坑
  • 1篇不锈
  • 1篇不锈钢
  • 1篇材料表面与界...

机构

  • 3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3篇马明明
  • 2篇张会臣
  • 2篇连峰

传媒

  • 1篇金属学报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织构表面在油和水中的润湿性及摩擦学性能被引量:2
2018年
为研究织构形貌对表面润湿性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建立凹坑表面流体动压润滑数学模型,计算底面为正方形的棱柱和圆台形凹坑表面的润滑膜动压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凹坑面积率为19.6%时,圆台形凹坑表面的流体动压润滑膜承载力是棱柱凹坑表面的2.4倍。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在5083船用铝合金表面加工与数学模型一致的棱柱形和圆台形凹坑织构,利用低表面能修饰和溶胶凝胶法涂敷SiO_2改变表面润湿性能。接触角测试显示,棱柱形凹坑表面的接触角比圆台形凹坑表面大2°~4°。摩擦实验显示,将织构和化学组分相结合的双疏表面可以显著地提高摩擦学性能。圆台形凹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优于棱柱形凹坑表面,与计算结果相符。凹坑形貌对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大于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马明明连峰姜康张会臣
关键词:材料表面与界面摩擦学性能织构润湿性润滑介质
凹坑深度对铝合金表面在不同润滑介质中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采用激光刻蚀技术在5083船用铝合金表面分别构建出深度为15和30 mm的圆台形凹坑织构,利用涂覆SiO_2和低表面能修饰改变表面润湿性,制备超疏水且疏油的双疏表面。采用HSR-2M高速往复摩擦试验机测试其在水、海水和油介质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凹坑深度为30 mm的表面的双疏性能强于凹坑深度15 mm的表面,摩擦学性能也更优。与单纯的织构表面相比,将织构和化学组分相结合的双疏表面可以更加显著地提高摩擦学性能。双疏表面在油介质中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最小,在海水中的摩擦系数小于在水中,磨损量大于在水中。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圆台形凹坑深度的增大,润滑膜承载力先增大后减小。当凹坑深度为75 mm时润滑膜承载力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双疏表面可以显著提高铝合金在润滑介质中的摩擦学性能。
马明明连峰臧路苹项秋宽张会臣
关键词:铝合金凹坑润滑摩擦学性能
无氢四面体非晶碳膜在海水中的摩擦学性能
2019年
为了开发能直接应用于海洋环境的自润滑材料,在不锈钢表面制备无氢四面体非晶碳(ta-DLC)膜,分别测试和比较ta-DLC膜在海水、水和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ta-DLC膜在海水中的摩擦系数小于0.1,磨痕最窄且浅,表现出最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其水中摩擦学性能略差于其海水中摩擦学性能,在油中摩擦学性能最差。ta-DLC膜在海水润滑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连峰马明明杨忠振
关键词:摩擦学性能磨痕不锈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