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娟
-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控制通气在全麻患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控制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支气管异物患儿13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静脉全麻下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自主呼吸通气,69例)和观察组(采用控制通气,6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置镜首次成功率、置镜时间、置镜难易程度、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镜首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镜难度低于对照组,置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心率、MAP水平低于对照组,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全麻患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采用控制通气的方式效果较好,其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且安全性高,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麻醉方案。
- 纪金芬刘海瑞陈蒋东赵敏娟张国平
- 关键词: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静脉全麻控制通气小儿
- 限制性输液与充分液体复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究限制性输液与充分液体复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因感染性休克入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限制性输液)与对照组(充分液体复苏)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转归情况,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出血量、总输液量、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2例病情控制不佳者转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死亡,总发生率为26.83%;对照组患者出现DIC 8例,ARDS 7例,MODS 5例,最终出现3例死亡,总发生率为56.10%,两组患者术后转归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MAP、CVP、HR、出血量、总输液量及尿量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较充分液体复苏能够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血流灌流状况,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更显著,更适合在围手术期麻醉中使用。
- 纪金芬赵敏娟袁蓉钱敏张国平
- 关键词:限制性输液感染性休克手术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