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REELIN
  • 2篇中枢神经
  • 2篇细胞
  • 1篇淀粉样
  • 1篇荧光
  • 1篇早老素
  • 1篇早老素1
  • 1篇增殖
  • 1篇神经发育
  • 1篇生物学
  • 1篇片层
  • 1篇迁移
  • 1篇细胞迁移
  • 1篇细胞生物
  • 1篇细胞生物学
  • 1篇细胞增殖
  • 1篇免疫
  • 1篇免疫荧光
  • 1篇甲基化
  • 1篇发病

机构

  • 3篇河南大学

作者

  • 3篇赵培文
  • 2篇邓锦波
  • 1篇李瑞玲
  • 1篇王靓
  • 1篇王小青
  • 1篇付苏
  • 1篇王晨阳
  • 1篇曹晶晶
  • 1篇王倩
  • 1篇程艳红

传媒

  • 2篇解剖学报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Reelin在中枢神经系统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近十年来,Reelin信号通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皮层的进化一直是神经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Reelin这种大分子蛋白作为调节神经细胞迁移“开始与停止”的信号,在维持哺乳动物中枢皮层的正确形成和中枢功能的...
赵培文
关键词:中枢神经神经发育细胞生物学
Reelin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病理改变、Reelin和Notch1的表达变化及DNA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为深入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淀粉样蛋白前体(APP)/早老素-1(PS1)双转基因小鼠为AD模型、同窝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两组小鼠共计184只,利用高尔基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AD模型鼠病理改变、Reelin和Notch1的表达变化及DNA甲基化状态的改变。结果AD小鼠在约6个月时开始出现淀粉样斑沉积、神经元纤维出现缠结等病理改变;AD小鼠发病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淀粉样斑周围聚集增多,随病情加重逐渐增加;Reelin在淀粉样斑周围聚积形成斑块,随病情加重逐渐增多;全长Notch1受体和其活性Notch细胞内片段(NICD)在AD鼠脑部表达减少;AD小鼠脑部甲基化状态减弱,淀粉样斑中有DNA片段,但甲基化状态消失,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Dnmt3a在AD小鼠中表达减少。结论 AD小鼠脑内淀粉样斑沉积,促使胶质细胞聚集、Reelin聚积形成斑块、Notch1受体表达下降及甲基化状态减弱,进一步加剧AD神经功能紊乱。
鄢明超赵培文曹晶晶王小青王倩孙仪征程艳红邓锦波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DNA甲基化REELIN
Reelin在中枢神经系统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Reelin在中枢神经系统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取Reelin基因缺失小鼠(Reeler)和野生小鼠(WT),胚龄16d(E16)至出生30d(P30)各年龄点,共192例。利用免疫荧光技术与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法,检测两组小鼠中大脑皮质、海马、脊髓发育过程中放射状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增殖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并使用Nissl染色技术,分别对脊髓、海马、大脑皮质的组织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脊髓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仅发生1次迁移,并形成套层,套层进而衍变成呈H型脊髓灰质。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同年龄Reelin基因缺失小鼠(Reeler小鼠)在形态结构、细胞迁移方面与野生型小鼠基本类似,但增殖的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在第1次迁移的基础上,海马的形成还需经历第2次神经细胞迁移,最终形成了双"C"字型结构的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在形态上Reeler小鼠锥体细胞层明显扩散劈裂为两层,齿状回颗粒层细胞明显增殖并向门区迁移以致颗粒层与门区的界限消失,形成鼓槌状结构;同时,增殖的神经细胞数目减少,放射状胶质细胞排列紊乱。新皮质的形成也需经历两次迁移,但第2次神经细胞迁移所形成的皮质板按照由内向外的迁移方式继续发育为界限清晰的6层结构;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同年龄点Reeler小鼠新皮质片层化结构紊乱,增殖的神经细胞和放射状胶质细胞数目均有所减少,并且放射状胶质细胞排列紊乱。结论脊髓、海马和新皮质分别代表了进化过程中的管状神经、古皮质和新皮质,Reelin可能是皮质进化的关键分子。Reelin参与了第2次迁移以及新皮质皮质板的继续分层,Reelin缺失可以引起上述皮质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古皮质和新皮质。
赵培文鄢明超李瑞玲付苏王靓王晨阳邓锦波
关键词:REELIN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免疫荧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