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欣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2篇土壤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球化学图
  • 1篇生态风险
  • 1篇土壤环境
  • 1篇土壤重金属
  • 1篇农田
  • 1篇农田土壤
  • 1篇迁移
  • 1篇潜在生态风险
  • 1篇潜在生态风险...
  • 1篇重金属污染
  • 1篇重金属元素
  • 1篇污染
  • 1篇金属污染
  • 1篇金属元素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4篇谭科艳
  • 4篇袁欣
  • 3篇刘久臣
  • 2篇汤奇峰
  • 1篇刘晓端
  • 1篇王喆
  • 1篇王喆
  • 1篇杨永亮
  • 1篇杨宏

传媒

  • 3篇地球学报
  • 1篇土壤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评价——以张北县二台镇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张家口北部坝上草原地区属于典型的半干旱草原牧区,近年来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土地荒漠化加剧,草原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本研究依据张北县二台镇土地利用现状边界布设了136个土壤采样点,测定了土壤2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GIS空间插值(IDW)方法来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空间迁移富集与分异机理,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表层土壤9种重金属元素(Cd、Hg、Mn、Cr、Cu、Pb、Zn、Ni和As)污染程度、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9种重金属元素土壤环境质量单指标等级评价以一等、低风险土壤为主。根据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Hg、Pb受人类活动及成土母质控制,其余7种元素均受成土母质的控制。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9种重金属元素除Hg以外地累积指数均小于0,总体为无污染等级,Hg为中污染等级。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结果显示Hg和Cd为潜在危害元素,其中Hg整体达到很强生态危害程度,Cd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其他元素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重金属综合生态危害指数(RI)表明在研究区七间窑村—哈拉勿素村以西地区为中等生态危害风险区,其余地区为轻微生态危害风险区。
李航谭科艳张隆隆袁欣朱晓华王玉蔡敬怡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华北平原土壤环境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及其意义被引量:16
2011年
为全面深入掌握华北平原的重金属元素分布状况,本文以2002年以来在华北平原范围内的3省2市开展的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制得华北平原区域内As、Hg、Cr、Cu、Ni、Pb、Zn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图。本文分析了该7种重金属元素在华北平原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成因。在7种重金属元素的基础上,本文还制得华北平原土壤环境重金属元素的综合评价图。本文对该土壤环境综合评价图进行了分析,综合表达了重金属元素在华北平原的总体分布状况。土壤环境元素地球化学图与综合图共同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以为农业、环保、医疗及相关政府决策部门提供重要依据。
谭科艳刘晓端汤奇峰刘久臣袁欣杨永亮
关键词:重金属地球化学图华北平原
地球化学工程技术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0年
随着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加剧,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农田土壤修复的要求,亟待寻找高效稳定、成本低廉且无二次污染的农田土壤修复技术。地球化学工程技术即是遵循这一理念的修复技术之一。本文就地球化学工程技术在农田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与阶段性成果进行了回顾,着重概述了地球化学材料固定与钝化,地球化学工程阻隔,地球化学转化、吸收与浓集以及地球化学自然降解与衰减等4类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和实践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应用地球化学工程技术进行农田土壤修复的优势和不足,展望了地球化学工程技术修复农田土壤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提出注重多种修复技术的联合使用、开发功能化纳米材料与磁性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修复及加快土壤修复理论成果转化的研究方向。
王喆王喆侯士田朱晓华袁欣袁欣刘久臣刘久臣孙倩张隆隆谭科艳
关键词:重金属环境修复农田土壤
地球化学工程技术修复江西某Pb超标耕地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判别地球化学材料在土壤改良与重金属修复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江西龙南某地被稀土采矿废水污染而废弃的农耕地为对象,用黏土矿物等材料组成的三种修复方案对249 km2的废弃地进行修复。一周期后,比较修复前后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易迁移态的变化来评价该技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地Pb超标程度最重,达101.50 mg·kg-1。Cd、Hg、As次之,分别为0.13 mg·kg-1、0.13 mg·kg-1、2.98 mg·kg-1,均超赣州市土壤背景值含量,超龙南地区土壤Pb的均值,修复目标为Pb。该地土壤中Pb的易迁移态含量与总量不显著相关。经地球化学工程技术修复后,Pb易迁移态降低了3.25%,修复效果明显。一周期后,Pb的易迁移态平均降幅为1.40%,修复效果稳定。修复效果最佳的方案C能使Pb降低幅度达到3.38 mg·kg-1,在经济上体现为最廉价,体现了地球化学工程技术的优势。
谭科艳王喆王喆陈燕芳王卓刘久臣刘久臣汤奇峰袁欣
关键词:重金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