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琦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讨固本解毒方治疗肺癌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固本解毒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通过TCMSP、本草组鉴(HERB)、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UniProt数据库筛选固本解毒方药物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O、GeneCards、OMIM、Malacards数据库获取肺癌相关靶点,与固本解毒方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3.8.0软件CytoNCA插件筛选PPI网络核心靶点,利用DAVID6.8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强度。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固本解毒方对肺癌A549细胞Bax、Bcl2、p-Akt、p-GSK-3β蛋白的影响。结果固本解毒方活性成分共237种,药物与肺癌交集靶点880个,PPI网络核心靶点有AKT1、EGFR、TNF、IL6、STAT3、PIK3CA、mTOR等,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蛋白酪氨酸/丝氨酸磷酸化和增殖、凋亡、炎症反应,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与调控癌症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固本解毒方主要活性成分与AKT1、PIK3CA、GSK-3β具有很好的结合强度。MTT结果显示,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固本解毒方含药血清处理后,A549细胞存活率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固本解毒方下调肺癌A549细胞中Bcl2、p-Akt/Akt、p-GSK-3β/GSK-3β表达,上调Bax表达。结论固本解毒方治疗肺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朱冬菊朴炳奎杨晨白建琦秦腾腾朱宏伟张平
- 关键词:肺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PI3K-AKT信号通路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朴炳奎教授调理胃癌术后康复的用药规律
- 2023年
- 目的探讨朴炳奎教授调理胃癌术后康复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朴炳奎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调理胃癌术后康复患者的处方240首。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SPSS Modlder 18.0与SPSS Statistics 25.0,对朴炳奎教授调理胃癌术后康复方药的药物种类、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及核心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40首处方,涉及药物125种,用药总频次4980次,其中使用频次超过120次的药物有17种。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多属甘、辛、苦,主归脾、肺、胃经,药效以理气宽中、清热解毒为主。复杂网络分析后得到核心处方,包括麸炒白术、枳壳、黄芪、益智仁、山药、太子参、陈皮、焦山楂、焦六神曲、焦麦芽、土茯苓、生薏苡仁、半枝莲、炙甘草等14味药物。聚类分析后得到5个中药聚类组。结论全国名老中医朴炳奎教授调理胃癌术后康复的用药规律为审证求因,从脾肺论;从脾肺治,固本解毒;温清消补,以平为期;谨守病证,据证用药。
- 李静静郭宵飞张静茹杨晨白建琦张平朴炳奎
- 关键词:数据挖掘胃癌用药规律
-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固本解毒方含药血清对肺癌A549细胞EMT的影响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观察固本解毒方对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固本解毒方含药血清,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筛选固本解毒方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分为空白组、固本解毒方组(2.5%、5%、10%含药血清)、PI3K/Akt通路激活剂(SC79)组、固本解毒方+SC79组。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p)-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N-cadherin、Vimentin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固本解毒方组含药血清(2.5%、5%、10%、20%、40%)A549细胞活力降低(P<0.05),选择固本解毒方含药血清10%、5%、2.5%作为高、中、低浓度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组比较,固本解毒方组A549细胞迁移力降低。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固本解毒方组A549细胞N-cadherin、Vimentin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固本解毒方组(含药血清5%、10%)A549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固本解毒方组N-cadherin、Vimentin、p-Akt、p-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Akt/Akt、p-GSK-3β/GSK-3β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SC79组比较,固本解毒方组(含药血清10%)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N-cadherin、Vimentin、p-Akt、p-GSK-3β、p-Akt/Akt、p-GSK-3β/GSK-3β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固本解毒方组(含药血清10%)比较,固本解毒方+SC79组(含药血清10%)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N-cadherin、Vimentin、p-Akt、p-GSK-3β、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固本解毒方可抑制肺癌A549细胞迁移和EMT,其机制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朱冬菊朴炳奎秦腾腾杨晨白建琦朱宏伟张平
- 关键词:肺癌A549细胞
- 固本解毒方调控肺腺癌免疫微环境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实验验证
- 2023年
-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固本解毒方干预肺腺癌免疫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筛选出固本解毒方的候选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利用疾病靶点数据库获取肺腺癌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靶点,取交集后获得潜在作用靶点;运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数据库(STRING)建立PPI网络,以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进行结果验证。结果:共获得固本解毒方的候选活性成分251种,潜在作用靶点217个;中药的核心有效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等,关键潜在作用靶点为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1(MAPK1)、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3(MAPK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14(MAPK14);所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Beta-sitosterol与各核心潜在作用靶点均有良好结合活性;动物实验证明,固本解毒方能有效抑制STAT3、MAPK1、MAPK3蛋白的表达,激活MAPK14蛋白的表达。结论:固本解毒方可能是通过激活或抑制MAPK14、STAT3、MAPK1、MAPK3等核心潜在作用靶点的表达,调控PI3K-AKT、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干预肺腺癌免疫微环境。
- 郭宵飞张平白建琦杨晨李静静欧阳琴邓晓曦郭家敏朱冬菊王源
- 关键词:肺腺癌免疫微环境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拓扑分析
- 补阳还五汤抑制脊髓损伤区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和补阳还五汤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激素组),每组8只均在7,15,30 d等3个时间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脊髓损伤区GFAP表达的差异。结果补阳还五汤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脊髓损伤区内GFAP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差异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激素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抑制脊髓损伤区GFAP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脊髓损伤后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 郑格琳张平白建琦
-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脊髓损伤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体外培养条件下兔脊柱运动节段髓核组织的变化被引量:7
- 2015年
- 背景:椎间盘器官体外培养模型作为体内试验和细胞培养的联系,能够在原生基质中维持细胞活性,从而保留了重要的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兔脊柱运动节段模型髓核组织的变化。方法:将13只新西兰白兔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脊柱运动节段50个,在高渗培养基中进行整体培养(410 m Osm/kg),于培养前及培养后第3,7,14,21天,各取10个椎间盘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多糖含量和髓核细胞活力测定。结果与结论:培养14 d苏木精-伊红显示椎间盘组织结构基本保持完整,21 d椎间盘组织形态学破坏;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14 d无显著差异(P>0.05),21 d染色变浅,与之前各时间点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蛋白多糖PAS/AB染色7 d内强度无降低,14 d强度有所减弱,21 d染色强度进一步减弱;髓核细胞荧光检测21 d髓核细胞荧光强度减弱,细胞活性降低,与之前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果表明,培养14 d兔脊柱运动节段椎间盘髓核组织退变不显著,培养21 d模型髓核退变明显,脊柱运动节段目前在14 d内可作为研究生物力学对椎间盘影响的体外实验模型。
- 冯敏山展嘉文朱立国张平王源白建琦
- 关键词:椎间盘脊柱体外培养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