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药芪莪合剂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诱导的慢性胃炎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观察芪莪合剂联合西药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诱导的慢性胃炎模型的治疗作用,从胃黏膜血流及Cx32、Cx43表达改变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4只,正常对照组16只。模型组采用东亚型CagA+H.pylori菌株造模,其中48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芪莪合剂1联合西药组(A组)、芪莪合剂2联合西药组(B组)、三联西药(C组)灌胃治疗14 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D组)。停用治疗后4周观察H.pylori根除率、胃黏膜炎症改变、胃黏膜血流及Cx32、Cx43表达情况。结果 A、B、C组H 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3.3%、91.6%与75.0%,胃黏膜炎症评分A、B组与C组均低于D组(P<0.05),且A、B组均低于C组(P<0.05)。A、B组胃黏膜血流量均增加,高于C组和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组Cx32、Cx43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D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莪合剂与西药合用在减小西药剂量的情况下仍能有效根除H pylori,且提高胃黏膜血流量,改善胃黏膜炎症,上调Cx32、Cx43 mRNA表达。
- 曹丹徐灿霞肖静周莉王雨刘晓明陈纪斌吴岳
- 关键词:莪术幽门螺杆菌
- 胃癌发生不同阶段临床和胃镜表现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非典型增生(DYS)→胃癌(GC)五个不同阶段临床和胃镜表现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对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上述GC发生五个不同阶段的患者各50例,详细询问其临床症状,记录胃镜下表现,并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组织学检查及H.pylori培养等方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 (1)CSG和GC的临床表现分别以上腹胀和早饱、体重减轻为主,其他阶段均以上腹痛为主;(2)CSG、CAG和GC的胃镜下表现依次以疣状隆起及糜烂、黏膜变薄及血管显露、巨大溃疡及出血为多见,而IM和DYS均以直径小于2 cm的溃疡为多见(P<0.05);(3)H.pylori感染:从CSG→GC不同阶段,H.pylori感染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0%、78%、62%、56%和36%,P<0.05);临床表现中上腹痛及纳差H.pylori感染率高,早饱H.pylori感染率低(P<0.05);不同胃镜下表现中溃疡H.pylori感染率最高(P<0.05)。结论体重减轻可作为胃癌警示信号,胃镜下巨大溃疡及出血以GC多见;H.pylori感染率与GC发生阶段呈负相关,临床表现为上腹痛、纳差,及胃镜下溃疡患者H.pylori感染率高。
- 王雨曹丹刘晓明黄利华徐灿霞
-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