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苹
-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美后面可怕的真:济慈与殖民主义
- 2015年
- 国内从未关注过济慈诗歌与殖民主义的关系,也忽视其美后面可怕的真。运用后殖民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理论,结合诗人的书信传记,可以挖掘文本的深层结构和隐喻系统。从19世纪这个决定性的阶段入手,审查大英帝国与古老帝国如阿兹特克、希腊、埃及、印度等关系,揭示济慈诗歌以某种方式参与了欧洲在海外的扩张,反映了西方对东方的支配、重构和权力控制。
- 王苹
- 关键词:济慈新历史主义殖民主义
- 荣格原型理论指导下《埃达》的家族意识解读
- 2024年
- 冰岛史诗《埃达》作为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北欧文学经典和西方神话传说源头之一,在北欧历史研究领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国内外关于北欧神话的研究较少,关于《埃达》的研究更是寥寥,且现有研究多从叙事神话角度着手,忽视了集体无意识、社会家族意识的作用,因此此类研究具拓展空间。本文选取《埃达》中极具标志意义的篇章,在荣格原型理论指导下,探寻其中的家族意识成因和表征,指出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理解《埃达》提供新视角。
- 曾琬琳王苹
- 关键词:家族意识荣格原型理论
- 《维莱特》里的民族故事被引量:1
- 2015年
- 《维莱特》被誉为19世纪最奇怪的小说之一,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该小说是民族故事的范例,反映了爱裔英国人身份认同困惑、英格兰与苏格兰和爱尔兰合并的成败、英法冲突与化解、爱尔兰流散和混杂阈限等问题,是不同文化间的对立、吸引和联合的寓言。作者身份认同与文本现代性密切相连。
- 王苹吴雪云
- 关键词:勃朗特《维莱特》身份认同
- 《愤怒的葡萄》中的食物书写研究
- 2024年
- 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遭遇经济危机,南部的乔德一家被迫沿66号公路向西漂泊的故事。目前国内学界对该小说研究的切入点多囿于“人”,对非人物质的探索存在一定空缺。由于小说中出现了众多食物意象,本文主张从物质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探析其中有关食物的书写,以发掘食物在小说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食物叙事从多方面映射着人类与人类社会:食物标记着境遇、食物与自我表达密切相关以及食物凸显人性。由此可见,作为非人物质的食物在文学作品中也同样充满叙事活力。本文以《愤怒的葡萄》为例展开分析,以期为后续的小说研究提供物质文化研究的新视角。
- 吴霖维王苹
- 关键词:《愤怒的葡萄》食物
- 论《抄写员巴特尔比》中的可靠与不可靠叙述
- 2023年
- 《抄写员巴特尔比》是梅尔维尔创作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以往的研究大都聚焦于书中的主人公巴特尔比,分析其复杂的形象以及故事背后的深意。本文从人物叙述者--律师出发,以不可靠叙述的三大类型为理论依据,探讨律师叙述的可靠性与不可靠性。本文认为律师的叙述并非全然可靠或不可靠,一些叙述还存在从不可靠向可靠转变的情况。
- 敬雪平王苹
- 关键词:梅尔维尔不可靠叙述
- 勃朗特用印度墨水写了什么?——论《简·爱》的爱尔兰东方主义
- 2019年
- 在维多利亚时代,使印度文明化被英国人视为一项伟大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传教士是国家和帝国认同的象征。女传教士被视为女英雄和拓荒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大胆地拒绝了在印度当一个毫无怨言的基督教殉难者、忠实的传教士妻子的责任。这是爱尔兰东方主义的典型表征。夏洛蒂对印度萨蒂的矛盾态度,提供了爱尔兰事务性评论的寓言,具有托马斯·摩尔所谓的“应用的双重性”特征。简身上的殖民与反殖民冲动并存是爱尔兰的策略与叙事特征。检视夏洛蒂描写的印度,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内部殖民群体如何参与宗主国政治主权、现代民族主义、帝国事业的公开辩论。
- 王苹石兰
- 关键词:《简·爱》萨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