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平喜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玉米
  • 3篇基因
  • 2篇倒伏
  • 2篇倒伏性
  • 2篇玉米灰斑病
  • 2篇纬度
  • 2篇开花
  • 2篇开花期
  • 2篇抗倒
  • 2篇抗倒伏
  • 2篇抗倒伏性
  • 2篇花期
  • 2篇灰斑
  • 2篇灰斑病
  • 2篇积温
  • 2篇高纬
  • 2篇高纬度
  • 2篇高纬度地区
  • 2篇矮秆
  • 2篇斑病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王平喜
  • 3篇张红伟
  • 2篇谢传晓
  • 2篇王国英
  • 2篇付俊杰
  • 2篇邹枨
  • 1篇周强
  • 1篇朱苏文
  • 1篇程备久
  • 1篇刘小刚

传媒

  • 2篇玉米科学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元分析的抗玉米灰斑病QTL比较定位被引量:6
2014年
以玉米遗传连锁图谱IBM2 2008 Neighbors为参考图谱,整合65个抗玉米灰斑病QTL,构建QTL综合图谱。采用元分析方法优化65个QTL,获得11个"一致性"QTL区间,分别位于染色体bin区的1.05、1.06、2.03、2.07、3.02、4.05、5.03、5.05、7.02、8.07、9.03位置,其在遗传连锁图谱上对应的位置分别为442.21、528.27、228.10、478.00、74.65、311.59、169.62、302.35、252.19、422.70、257.93 cM。对两个具有较多报道和较高表型贡献的"一致性"QTL区间bin1.05和bin1.06,从MaizeGDB网站搜索得到324个基因。因抗病基因在结构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将324个基因分别与水稻和拟南芥基因组进行同源比对,在bin1.05和bin1.06内分别确定了7个和3个基因作为玉米抗灰斑病候选基因。
王平喜简银巧张红伟谢传晓邹枨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
ZmAMP1基因的突变等位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作物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ZmAMP1基因的突变等位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ZmAMP1基因的突变等位基因的编码蛋白与玉米野生型ZmAMP1基因的编码蛋白相比,具有第200位由精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的突变。...
张红伟王国英王建华王平喜付俊杰
基于混池测序的抗玉米灰斑病QTL定位
2018年
玉米灰斑病是由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ine)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玉米叶部病害之一。以玉米灰斑病抗病自交系Suwan1和感病自交系HM01构建的BC1F1群体为研究材料,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通过对BC1F1群体中玉米灰斑病的抗性鉴定,选择30株抗病材料和30株感病材料分别构建DNA抗、感混池。在对两个混池进行高通量测序后,通过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得到两个极端混池中的变异信息。利用高质量SNP标记对应的两个混池中测序深度差异进行统计检验,成功鉴定了29个玉米灰斑病抗性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利用Maize GDB网站在29个抗病QTL内共搜索到2 768个基因,通过Phytozome网站与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进行同源比对,在1号、5号和10号染色体上分别确定了1个基因作为抗玉米灰斑病的候选基因。
崔凤超王平喜刘小刚邹枨
关键词:玉米玉米灰斑病候选基因
玉米穗行数性状QTL的元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以MaizeGDB数据库中2008年发布的IBM 2 2008 Neighbors为参考遗传图谱,利用BioMercator2.1软件,将已报道的基于26个不同双亲分离群体于不同实验中定位的玉米穗行数QTL通过公共标记映射,整合到该图谱上,并对这些QTL进行Meta分析。在已报道的196个穗行数QTL中,以95%的置信区间为阈值,发掘出176个QTL的公共定位区间及其在公共图谱上的共有标记,发掘出25个"一致性"与效应值大于4.5的QTL,并整理了连锁标记。
周强王平喜程备久朱苏文谢传晓
关键词: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ZmAMP1基因的突变等位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作物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ZmAMP1基因的突变等位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ZmAMP1基因的突变等位基因的编码蛋白与玉米野生型ZmAMP1基因的编码蛋白相比,具有第200位由精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的突变。...
张红伟王国英王建华王平喜付俊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