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兴龙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胫骨
  • 2篇胫骨骨折
  • 2篇外翻
  • 2篇骨折
  • 1篇第1跖骨
  • 1篇延迟愈合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融合
  • 1篇愈合
  • 1篇愈合效果
  • 1篇支持带
  • 1篇融合术
  • 1篇入路
  • 1篇软骨
  • 1篇软骨损伤

机构

  • 6篇北京市平谷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王兴龙
  • 4篇周自广
  • 4篇马东印
  • 1篇张建中
  • 1篇范江涛
  • 1篇刘爱华
  • 1篇陈辉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感染、炎症、...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外翻第1跖骨头软骨损伤的研究
2018年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统计、分析外翻患者第1跖骨头软骨损伤的发生概率、疼痛评分、畸形角度、好发部位、分级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更好指导临床工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外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有无第1跖骨头软骨损伤分为第1跖骨头软骨损伤组(73例、93足)与无第1跖骨头软骨损伤组(39例、54足),统计两组年龄、性别、术前疼痛评分,根据术中软骨损伤的程度分区、分级,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12例患者147足中,Ⅰ级病变25足(26.9%),Ⅱ级30足(32.3%),Ⅲ级19足(20.4%),Ⅳ级19足(20.4%);Ⅱ级占比最大;仅54足(36.7%)无软骨损伤。依据软骨病变分区,1区有软骨损伤的26足(11.1%),2区有15足(6.4%),3区有11足(4.7%),4区有28足(12.0%),5区有16足(6.8%),6区有12足(5.1%),7区有36足(15.4%),8区有49足(21.0%),9区有41足(17.5%),7、8、9区占比最大,其中有43足跖趾关节有病变,69足跖籽关节有病变,19足跖趾、跖籽关节均有病变。(2)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VAS疼痛评分、AOFAS功能评分、跖角(HVA)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组成、1-2跖骨间夹角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第1跖骨头软骨损伤组患者中,软骨损伤分级与HVA角(r=0.804,P<0.001)和IMA角(r=0.725,P<0.001)之间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正相关性;但软骨损伤面积与HVA角、IMA角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P>0.05)。结论 外翻患者合并跖骨头软骨损伤的发生率高(约64%),其中二级病变的占比较高,发生在跖籽关节的概率大,软骨损伤的分级与外翻畸形角度的程度明显相关。
王兴龙张建中
关键词:软骨损伤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TLIF技术治疗且获得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0~55岁,平均39.2岁。T12L1突出11个间隙,L1、2突出25个间隙,L2、3突出18个间隙,其中双间隙突出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钛网植入、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并发症5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2~3d配戴腰围下床活动。平均随访15个月,Oswestry评分从术前(52.32±9.17)分改善至(20.33±5.72)分。并获得较好的植骨融合,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结论]TLIF技术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并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马东印周自广范江涛刘爱华范久庆王兴龙
关键词: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
腓骨肌腱滑脱手术治疗并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腓骨肌腱滑脱手术治疗体会并文献回顾。方法对2018年3月收治的1例腓骨肌腱滑脱患者采用腓骨上支持带修复+腓骨沟加深术治疗。结果术后经过半年随访,患者踝关节疼痛、不稳症状完全消失,踝关节屈伸活动无明显受限,活动时无肌腱滑脱,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96分。结论腓骨肌腱滑脱发病率低,且早期易漏诊,治疗方法多样,其中腓骨上支持带修复+腓骨沟加深术对于Oden分型Ⅰ度损伤的腓骨肌腱滑脱有可靠疗效。
何建平王兴龙
关键词:腓骨肌腱滑脱
发散式冲击波促进胫骨骨折术后愈合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对促进胫骨骨折术后愈合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1日-2017年9月30日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行胫骨骨折固定手术的患者78例,按照手术先后顺序的单双数分为两组,研究组中不愿接受冲击波治疗的患者调整到对照组。研究组32例于术后4周开始应用冲击波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对照组46例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功能练习,不应用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愈合率、并发症、Johner-Wruhs功能评分等。结果:研究组无一例不愈合发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例不愈合、10例延迟愈合发生。研究组愈合时间小于对照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骨折愈合率,术后功能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能明显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显著降低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的新方法。
王兴龙陈辉马东印周自广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
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Scarf截骨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拇外翻中期的疗效。方法回顾北京市平谷区医院41例(48足)采用Scarf截骨治疗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的跖拇角(HVA)、第1~2跖骨间夹角(IMA),记录术前、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足部功能评分(AOFAS评分)等指标。结果38例患者得到满意随访,患者失访3例,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者术前平均HVA角和IMA角分别为(39.5±8.8)°和(14.9±1.7)°,Scarf截骨术后分别减小到(12.2±1.9)°和(6.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平均VAS评分和AOFAS评分分别为(4.8±1.6)分和(59.7±11.9)分,术后为(1.3±0.9)分和(86.5±6.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患者出现轻度切口浅表感染,经伤口间断换药后愈合,1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Scarf截骨是矫正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一种多平面截骨术,它提供了更大程度的矫形能力和稳定性,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王兴龙马东印周自广
关键词:拇外翻截骨术矫形外科
META钉髌上入路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META钉髌上入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行胫骨骨折髓内钉手术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使用髓内钉的类型、手术入路分为META钉髌上入路组(研究组)37例和普通髓内钉髌下入路组(对照组)41例,记录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等,随访记录患者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研究组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JohnerWuchs评分:研究组优20例,良15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6%;对照组优12例,良18例,中7例,差4例,优良率为73.2%,研究组肢体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各出现延迟愈合1例,无不愈合发生。对照组术中出现胫骨上段医源性劈裂骨折6例(14.6%),膝关节疼痛12例(29.2%),研究组无医源性劈裂骨折、膝关节疼痛发生。结论应用META钉髌上入路治疗胫骨骨折,较传统方法,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片照射次数、改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
王兴龙马东印周自广
关键词:髓内钉胫骨骨折磁力导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