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铭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视听
  • 2篇视听觉
  • 2篇听觉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帕金森病患者
  • 2篇病患
  • 2篇步态
  • 1篇治疗师
  • 1篇综合康复
  • 1篇足底
  • 1篇足底压力
  • 1篇足底压力分布
  • 1篇物理治疗
  • 1篇物理治疗师
  • 1篇脑回
  • 1篇巨脑回畸形
  • 1篇康复
  • 1篇畸形
  • 1篇儿童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伟铭
  • 2篇陈曦
  • 2篇栾烁
  • 2篇高宏宇
  • 1篇毛玉瑢
  • 1篇王于领
  • 1篇周晓明
  • 1篇徐智勤
  • 1篇朱小霞
  • 1篇彭穗英
  • 1篇栾烁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综合视听觉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及综合视听觉训练对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5例(Hoehn and Yahr分级1.5-3级),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11)岁。每位受试者在综合视听觉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3月后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足底压力的测定,统计分析其特点及训练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双侧静态足底压力训练前排序为:8区>7区>4区>5区>3区>6区>1区>2区,训练1周后及3月后变化为:8区>7区>4区>5区>6区>3区>1区>2区,且症状较重侧拇趾部及第5中足骨部压力显著下降,身体重心向后调整,症状较重侧足中心漂移范围显著减小(P<0.05);动态足底压力测定中,训练前症状较重侧足跟着地期占支撑期0.3%,训练1周后及3月后分别上升为2.2%和5.8%,即患者步行状态下重心后移,足跟着地期在整个步行周期中所占比例显著提高(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为重心前移且两侧漂移范围大,行走时足跟着地不明显。综合视听觉训练可改善患者静态及动态足底压力分布,使重心稳定且后移,强化了步行中足跟落地,对于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栾烁栾烁高宏宇王伟铭王伟铭毛玉瑢
关键词:帕金森病足底压力步态分析
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巨脑回畸形儿童复杂功能障碍1例及文献回顾
2022年
巨脑回畸形是由胚胎发育期神经元分化移行异常引起大脑皮质构成障碍的一种先天性疾病。由于巨脑回畸形发病率低,目前对该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及发病机制探索方面,而对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康复治疗鲜见系统性总结报道。我科对1名巨脑回患儿进行了运动与作业康复训练、吞咽、言语治疗、药物治疗、中医针刺等综合康复治疗,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
彭穗英王晓兰周晓明冯蓓蓓王伟铭刘恩桐
关键词:巨脑回畸形
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和步行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5例(Hoehn-Yahr分期1.5—3期),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23±10.79)岁。接受1周的住院强化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后,为患者制定家庭训练处方,指导患者应用该方法家庭训练3个月。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3个月后分别进行站立位足底压力测定、Berg平衡量表、起立—行走测试、6min步行试验、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估以及三维步态分析,比较训练前后平衡及步态时空参数的变化。结果: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患者平衡功能、起立—行走测试、6min步行距离、UPDRSⅡ和Ⅲ及跨步长、步速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平衡能力分别提高9.21%和14.91%,跨步长分别提高13.41%和26.83%,步行速度分别提高14.86%和28.38%。此外,患者6min步行距离分别提高10.08%和25.89%,起立—行走计时时间分别减少6.63%和14.90%。训练1周后与训练3个月后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视听觉综合提示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徐智勤栾烁朱小霞高宏宇王伟铭陈曦
关键词:帕金森病步态
物理治疗从业人员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为了解我国物理治疗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通过抽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职业现状和发展需求等,对物理治疗从业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推动我国物理治疗学科建设和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2017年5月在我国大陆范围内通过网络形式发放就业现状调查问卷,对物理治疗从业人员群体进行横断面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专业基本信息和专业期望及认同感。具体调查条目涵盖地区分布情况、工作单位性质、教育背景、职称和工作年限、工作服务范畴、收入水平、继续教育需求和工作满意度等。结果:经过筛查,回收有效问卷5630份,被调查者分布在除西藏自治区以外所有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台地区),物理治疗从业人员的男女比例较均衡。物理治疗师队伍偏年轻,其中68.0%的从业人员年龄段在21—30岁;本科学历占68.3%,初级或以下职称占比高达76.5%,高级职称的治疗师仅有4.4%;85.3%的治疗师就职于公立医院,日常工作范畴涵盖神经、骨科、儿童和心肺等疾患;25.1%的治疗师有承担教学任务,11.5%的治疗师有从事科研工作。57.7%的治疗师平均每年进修学习次数在1次或以下。薪酬方面,72.3%的治疗师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仅有25.9%对薪酬待遇感到满意。另外,治疗师对于工作独立和自主性的满意度为61.6%,对于单位提供继续深造、学习机会的满意度只有33.9%。结论:物理治疗师在我国分布广泛,但地域差别明显;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层次偏低,高层次人才数量有限;现有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不能满足从业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需求;尽管被调查者的职业认同感偏高,然而薪酬待遇水平较低,对职业现状满意度不足。针对以上的调查结果,建议完善物理治疗师的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整个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通过培养师资队伍、
王伟铭王亚飞林武剑冯蓓蓓石乐王于领
关键词: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