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姗姗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黄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病变
  • 2篇动脉内
  • 2篇中膜
  • 2篇中膜厚度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内
  • 2篇颈动脉内-中...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病
  • 2篇冠状动脉病变
  • 2篇彩超
  • 2篇超声
  • 1篇弹性成像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对称性

机构

  • 5篇黄山市人民医...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作者

  • 5篇江姗姗
  • 4篇刘超美
  • 3篇戴茜
  • 1篇陈飘飞
  • 1篇叶磊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移植肾淋巴瘤1例
2018年
患者男,46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2011年10月17日在外院接受亲属活体肾移植+移植肾静脉右大隐静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术后采用标准免疫抑制方案和抗凝治疗,门诊定期随访.移植肾功能良好。
戴茜刘超美陈飘飞江姗姗汪茜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治疗性导管消融术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联合面积比法在BI-RADS4类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UE)评分法联合面积比(AR)法在BI-RADS4类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BI-RADS4类乳腺肿块患者61例共64个肿块,对肿块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先用评分法评分,然后测量弹性成像肿块面积比(AR),联合两种诊断方法对肿块进行良恶性诊断,最后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恶性肿块30个,良性肿块34个。在64个BI-RADS4类乳腺肿块的诊断中,UE评分法诊断的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73.53%,准确度为73.44%;AR法诊断的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76.47%,准确度为73.44%;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为94.12%,准确度为95.31%。结论:UE评分法联合AR法在BI-RADS4类乳腺肿块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江姗姗刘表虎刘超美汪文军周晓玉胡媛君戴茜汪茜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
彩超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发生率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36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及34例双支以上病变组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颈动脉IMT和斑块发生率,分析并比较三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
刘超美江姗姗
文献传递
彩超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发生率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36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及34例双支以上病变组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颈动脉IMT和斑块发生率,分析并比较三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与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单支病变组及双支以上病变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和斑块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支以上病变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和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IMT变化及斑块发生率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检测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筛选及预测价值。
刘超美江姗姗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应用高频超声联合数字化软件定量分析诊断2型糖尿病正中神经病变
2022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正中神经的回声强度及截面积,探索其诊断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DSPN)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7例,糖尿病不伴DSPN组25例(疑似组)、糖尿病伴DSPN组42例(确诊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25名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非惯用手正中神经5个不同位点(MN1~5)的截面积。通过Image J软件导入超声图片,对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进行计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正中神经截面积和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正中神经的截面积与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的相关性。绘制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诊断DSPN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3组间正中神经截面积、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确诊组各位点神经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MN1:(9.43±1.79)mm vs(7.23±1.22)mm;MN2:(10.07±1.74)mm vs(7.49±1.30)mm;MN3:(7.61±1.23)mm vs(5.94±1.03)mm;MN4:(7.15±1.03)mm vs(5.24±0.69)mm;MN5:(13.51±2.85)mm vs(11.03±1.78)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843、6.701、5.816、7.597、4.110,P均<0.001);确诊组各位点神经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均大于对照组[MN1:(66.61±5.17)%vs(54.66±3.39)%;MN2:(63.50±6.46)%vs(53.91±3.09)%;MN3:(58.16±4.20)%vs(49.61±2.64)%;MN4:(54.84±4.94)%vs(45.63±4.08)%;MN5:(59.42±4.79)%vs(55.06±3.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209、6.835、8.266、8.284、3.949,P均<0.001)。以55.64%为截断值时,MN2位点处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诊断DSPN的特异度最高为91.0%,敏感度为76.0%,曲线下面积为0.889。MN1、MN2、MN3、MN4位点处的截面积与神经内低回声区百分比存在正相关关系(r=0.442、0.554、0.387、0.463;P均<0.01),其中MN2位点处的相关性�
戴茜叶磊叶山东奚宇江姗姗汪茜周晓玉胡媛君王志平
关键词:正中神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