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洋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生态风险
  • 1篇导水
  • 1篇导水裂隙
  • 1篇导水裂隙带
  • 1篇导水裂隙带发...
  • 1篇冻结法
  • 1篇多环芳烃
  • 1篇多环芳烃分布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水层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含量
  • 1篇裂隙带
  • 1篇煤矿
  • 1篇金属含量
  • 1篇近岸
  • 1篇近岸海域
  • 1篇给水度
  • 1篇海域

机构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淮南矿业集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4篇李洋
  • 2篇王健
  • 2篇甘华阳
  • 2篇何金先
  • 1篇蒲治国
  • 1篇褚立孔

传媒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江苏地质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广东阳江近岸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2024年
为了解广东阳江近岸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采集了14个站位的表层海水样,分析讨论了该海域表层海水中7种重金属Cr、Cu、Zn、Cd、Pb、As、Hg的含量分布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广东阳江近岸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Cr、Cu、Zn、Cd、Pb、As、H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0、5.25、9.91、0.027、0.945、1.06、0.027μg/L。其中Cr、Zn、Cd、Pb、As、Hg六种元素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Cu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7种重金属间相关性较强,各重金属与不同环境参数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分析,计算出RI平均值为6.59,属于轻微生态危害,总体为清洁水平。
李洋何金先林海甘华阳曹文杰王健邢慧通师帅杨甜甜
关键词:重金属生态风险
确定含水层给水度新方法被引量:3
2006年
给水度是矿井水文地质中的重要参数。对影响给水度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给水度研究方法予以评价,结合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更适合煤矿的测定含水层在天然状态下给水度的方法。
李洋褚立孔蒲治国
关键词:含水层给水度冻结法煤矿
潘谢矿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采厚关系回归分析
根据淮南潘谢矿区最近几年导水裂隙带的实测资料,使用功能强大的数学分析软件Origin 对其导水裂隙带与采厚关系进行数学回归分析,并对照现有规范中的关系通式,总结出更适合淮南矿区的预测公式,为以后淮南矿区防水煤柱的留设提供...
李洋李文平刘登宪
关键词:导水裂隙带ORIGIN
文献传递
深圳湾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
2024年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2020年6月采集的深圳湾海域16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浓度范围为410~2 486 ng·g^(-1),平均浓度为977.67 ng·g^(-1),样品中多环芳烃以高环(4~6环)为主,具体分布特征为:5环(38.44%)>3环(21.00%)>4环(19.96%)>6环(12.33%)>2环(8.28%);通过多环芳烃轻重比值法和特征分子比值法分析认为,煤、木材和石油的燃烧对深圳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贡献率约为88%,是其主要来源;应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对深圳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进行分析得出:二苯并(a、h)蒽具有极大生态风险,萘、苊烯、芴具有潜在生态风险,建议采取政策限制和生化方法降解等方式进行PAHs污染防治。
王健何金先林海甘华阳师帅李洋曹文杰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生态风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