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占生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 新疆宽浅冲沟局部冲刷计算探讨
- 2013年
- 通过对新疆宽浅冲沟进行模型概化,探讨计算局部冲刷深度的影响因素,估算水流流速,便于水文工作者现场开展工作。
- 于万春席占生陈春喜
- 关键词:局部冲刷冲刷深度
- 黄河游荡性河床大跨越纵向冲刷深度的确定被引量:3
- 2011年
- 塔基纵向冲刷深度是分析塔基最小埋置深度,评价基础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技术指标。首先根据黄河历史资料,利用推荐公式计算塔基纵向冲刷深度,分析了公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介绍了局部动床模型试验应关注的主要问题,通过实验结果与公式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最终确定纵向冲刷深度取值,为塔基埋置深度提供了合理的设计依据。
- 席占生李显鑫
- 关键词:大跨越
- 平原河套间电厂设计洪水位计算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由于两河交汇的河套区域地势低洼,且平原地区河道防洪标准较低,遇到暴雨洪水便易泛滥成灾,危及该区域电厂的安全,电厂设计洪水位的确定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结合电厂勘测设计实际工作,概述了河套区域的水文特性,介绍了河套间电厂设计洪水位的一种分析方法和推求过程。
- 陈春喜席占生
- 关键词:电厂设计洪水位
- 从水资源承载能力看河南核电的发展被引量:1
- 2013年
-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制约内陆核电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引入"用水紧张程度"和"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平衡指数σ"对河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比较火电与内陆核电用水需求特点,分析核电空冷技术的用水优势,在此基础上阐述采用空冷技术发展河南核电的思路。
- 王成立席占生李磊
-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能力内陆核电空冷技术
- 遥感技术在无资料地区洪水计算中的应用
- 2014年
- 为了解决无资料地区的洪水计算问题,探讨了利用不同年份的遥感影像资料,结合历史洪水灾害资料,获取历史洪水事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淹没范围、灾害损失等洪灾信息的方法。以我国西部某变电站工程为例,利用不同年代高精度的遥感影像与DEM资料,以人工解译和自动解译相结合的识别方法,对相关区域内河道和冲沟的纵横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取了河沟深度、宽度、比降等洪水计算所需的参数,最后计算得到了历史洪水参数,并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计算过程直观,结果可靠,优于采用地形图分析历史洪水的方法,为无资料地区的设计洪水计算提供了新的手段。
- 李磊李志龙席占生张锡涛康薇薇
- 关键词:遥感技术
- 电力工程中遥感提取侵蚀沟参数的方法探讨被引量:3
- 2014年
- 侵蚀沟勘测一直是电力工程水文勘测的难点。在分析不同类型侵蚀沟对电力工程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电力工程需要提取的侵蚀沟类型,结合目前遥感数据可能达到的精度,提出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和DEM技术相结合的侵蚀沟参数提取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某750 kV变电站的水文勘测,实现了侵蚀沟稳定性判读、沟壑参数提取等。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弥补常规水文勘测方法的不足,能提高水文勘测的精度。
- 李磊李志龙席占生张锡涛王昆康薇薇
- 关键词:电力工程遥感技术DEM
- 基于边际理论的山区风电场利润分析方法
- 1概述随着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和风电建设项目审批权的下放,风电场投资建设逐步走向稳定有序发展阶段。各投资企业从抢容量上规模回复到重效益图回报的理性。山地风电场地形复杂,每台风机的投资和回报率均有不同,如按照期望的风电场容量...
- 安进贵席占生
- 文献传递
- 基于DEM的水位~容积关系计算及误差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理论推导,提出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计算水位~容积关系的方法,并进行初步误差分析.通过实例验算,表明在地形测量数据允许的条件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计算水位~容积关系的方法对高差明显的地区和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均适用.
- 李志龙席占生李磊
-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
-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思想的区域旱灾综合风险动态评估模型被引量:9
- 2012年
-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区域旱灾系统的结构体系,将区域旱灾风险分为致旱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子系统,并分析了各子系统的主要因素,从而建立了区域旱灾系统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的目的,将动态综合评估方法和区划聚类评估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思想的区域旱灾综合风险动态评估模型,为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 李磊席占生朱永楠金菊良梁忠民
- 关键词:风险区划
- 基于权马尔可夫链的干旱概率预报模型研究
- 2013年
- 针对干旱预测的长期性,建立了一种基于权马尔可夫链的降雨量概率预报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徐州地区月尺度的干旱预报。结果表明,该模型可预测区域未来发生干旱的可能性,为抗旱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 席占生李磊张晓民朱永楠梁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