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婷婷
- 作品数:16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宽体探测器CT one-beat采集技术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评价宽体探测器CT one-beat采集技术对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图像质量和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行CCTA的房颤患者,均采用one-beat技术获取冠脉图像,共52例,年龄(67.32±11.45)岁,其中男性31例。评估冠状动脉的主、客观图像质量,并以侵入性冠状动脉导管造影为黄金标准分别计算中度和重度以上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主观评价结果:92.31%(384/416)的血管节段评为优秀或良好,可诊断率达到98.08%(408/416,主观评分≥3分)。客观评价结果: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的CT值分别为(433.41±95.17)、(422.69±92.81)、(420.27±95.43)HU,对比噪声比分别为38.46±7.54、32.46±13.78、37.74±8.89。中度和重度以上狭窄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4.71%、96.15%,敏感性为87.9%、83.64%,特异性为96.62%、98.06%。结论宽体探测器CT one-beat采集技术可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前提下,获得高质量冠脉图像,同时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房颤患者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朱书萌黎星贾晓茜田倩宋哲凡屈婷婷曹乐郭建新
- 关键词:房颤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
- IVIM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技术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经肌肉活检证实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4例贝氏肌营养不良,3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双侧大腿轴位T_1WI、T_2STIR和IVIM-DWI扫描,经后处理分析和测量得到IVIM参数值:快速弥散系数(Fast ADC值)、慢速弥散系数(Slow ADC值)、快速弥散分数(Ff值),并通过T1加权成像和改良的Mercuri分级评分法,对骨骼肌脂肪浸润程度进行0~5分的6级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PMD患者中脂肪浸润肌肉、水肿肌肉、未受累肌肉各组间IVIM参数差异,并分析不同程度脂肪浸润肌肉间的IVIM参数差异。结果 PMD患者中脂肪浸润肌肉、水肿肌肉及未受累肌肉的Slow ADC值分别0.75±0.39、1.14±0.19、1.00±0.11(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Fast ADC值分别约7.14±6.51、13.56±9.67、4.02±1.89(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的Mercuri分级评分将未受累肌肉和脂肪浸润肌肉分为3组:轻度脂肪浸润(0~1分)、中度脂肪浸润(2~3分)、重度脂肪浸润(4~5分),3组Slow ADC值分别1.00±0.11、0.98±0.17、0.50±0.29(10^(-3) mm^2/s),重度脂肪浸润组与另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MDWI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估肌肉水分子扩散及微血管灌注情况,对PMD患者的脂肪浸润及水肿肌肉进行定量分析,其中Slow ADC值能反应肌肉脂肪浸润的程度。
- 丁宁宁周丽屈婷婷卞益同刘本寅杨健
- 关键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扩散加权成像
- 三点定位技术在心脏MRI四腔心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评估三点定位技术在提升心脏磁共振(CMR)四腔心图像质量及扫描效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0月行CMR四腔心扫描患者215例,对照组(109例)采用传统定位技术,实验组(106例)采用三点定位技术。由2名影像医师采用Likert 4分法评估2组患者四腔心图像的二尖瓣、三尖瓣及十字结构的显示质量。记录从定位像扫描结束到获取四腔心图像所需时间。构成比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双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一致性分析则采用Kappa检验。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构成和扫描技师工作年限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二尖瓣、三尖瓣、十字结构的评分均值分别为3.44±0.64和3.63±0.49(P=0.023)、3.43±0.67和3.53±0.60(P=0.202)、3.71±0.49和3.83±0.35(P=0.047),实验组图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其中二尖瓣和十字结构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获取四腔心图像所需时间分别为(11.67±3.49)min和(7.212±1.8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相比于传统定位方法,三点定位技术所获四腔心图像可更好地显示二尖瓣、三尖瓣和十字结构,且缩短了成像时间。
- 陈丽虹屈婷婷曹乐李雅楠樊钢练刘冰荐志洁郭建新
- 关键词:图像质量
- “多维度”实习带教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模式构建为例被引量:7
- 2017年
- 医学影像技术这门正在兴起的单独教学体系伴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体制的完善正逐步发展壮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也不再只仅仅掌握基础投照,临床、科研、沟通技巧的综合实力培养也亟待提高。教学医院的带教模式与实习生自身发展的相互契合是保证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笔者对所在单位技术组实习带教的"多维度"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以此完善教学医院医学影像技术带教模式的改进与发展。
- 郝辉金超郭建新屈婷婷杨健
-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带教教学效果
- 冠脉个性化给药与常规给药对CCTA图像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CT冠脉血管成像(CCTA)中,个性化给药方案对提高血管强化均一性的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CCTA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案,实验组采用基于体质量计算碘量的方法:22mg/(kg·s);对照组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确定碘流率,分别为1.2、4、1.6g/s。两组患者均用碘海醇(350mg/mL),注射时间为10s。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根部和三大主干冠脉血管强化程度的变化率有无差异。主观评估图像质量,比较其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目标血管强化程度的变化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12.9%、11.8%、1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3.3%、18.7%、16.7%、20.5%)。主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95)。结论 CCTA检查中,采用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能获得冠状动脉均一的强化效果,整体提高图像质量。
- 屈婷婷焦喜军李剑颖白晶晶宋哲凡郭建新
-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
- 腹主动脉联合常规一站式胸痛三联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诊疗中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联合常规胸痛三联CT血管成像(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TRO-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 482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414例患者接受传统的TRO-CTA扫描,1 068例患者在临床医师的要求下接受包括腹主动脉的TRO-CTA扫描(TRO-CTAwAA)。两组患者主动脉期的扫描范围不同:常规TRO-CTA只扫描胸主动脉,TRO-CTAwAA扫描整个主动脉,其余所有的扫描参数均相同。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主动脉主要血管异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穿透性溃疡、壁内血肿、血管闭塞和血栓形成)的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对两组辐射剂量(CTDIvol和DLP)和扫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TRO-CTAwAA组的主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TRO-CTA组(35.1%vs. 4.8%,P<0.001)。在TRO-CTAwAA组中,有26.5%的血管异常在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上均可检出,另外8.6%只发生在腹主动脉上。两组间辐射剂量相比,TRO-CTAwAA组的总DLP明显高于常规TRO-CTA(P<0.001)。两组扫描时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10)。结论 腹主动脉联合常规TRO-CTA检查,可显著提高急性胸痛患者主动脉血管异常的检出率,不增加检查流程。
- 屈婷婷曹乐李雅楠陈丽虹樊钢练程燕南郭银霞郭建新
- 关键词:胸痛
-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CT图像重建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 FAI)与卷积核、迭代重建算法以及层厚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冠状动脉造影重建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44例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采用以下3种参数组合进行图像重建:(1)迭代重建算法(KARL5)和层厚(0.5 mm)不变,采用4种卷积核(Soft_AA、Soft_BA、Soft_CA、Soft_DA,锐利度由低至高)重建;(2)保持卷积核(Soft_AA)和层厚(0.5 mm)不变,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BP)和迭代重建算法(KARL5)进行重建;(3)保持卷积核(Soft_AA)和迭代重建算法(KARL5)不变,采用不同层厚(0.5 mm, 1.0 mm)进行重建。经专用分析软件自动提取上述3种参数组合中所有图像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对应的FAI。采用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于LAD、LCX和RCA:(1)不同卷积核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FAI随卷积核锐利度的提高而降低;(2)相比于FBP,KARL5重建图像的FAI显著提高(P<0.001);(3)相比于0.5 mm, 1.0 mm层厚图像的FAI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卷积核、迭代重建算法及图像层厚对各支冠状动脉的FAI均具有显著影响,临床应用FAI进行诊断时应充分考虑CT重建参数的影响。
- 陈丽虹陈功婷樊钢练李雅楠屈婷婷曹乐荐志洁郭建新
- 关键词:冠状动脉
-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改善腹盆部血管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TrueFidelity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腹盆部CT血管成像(CTA)低剂量扫描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申请行腹盆部CTA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腹盆部CTA扫描,管电压为80 kV,管电流为智能管电流(100~720 mA),扫描完成后均使用传统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 50%)、TrueFidelity算法[降噪强度:中等强度(TF-M)和高强度(TF-H)]4种重建算法对图像进行重建。测量腹主动脉、同层腰大肌及皮下脂肪的CT值和CT值的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另外测量腰大肌密度均匀区域的CT值偏度,同时使用5分法评价所有图像的颗粒度、模糊度及股骨头层面的硬化伪影。客观评价指标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CT检查的辐射剂量为(1.09±0.31)mGy。4组重建图像血管和肌肉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BP组的SD值最大,TF-H组的SD值最小。SNR和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整体趋势与SD值趋势相反。偏度值比较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颗粒度评分FBP组评分最高,TF-H组评分最低,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糊度评分TF-H组评分稍高于其余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化伪影评分FBP和ASIR-V 50%组评分最差,TF-H最好(P<0.001)。结论综合考虑图像噪声、模糊度、均匀度和硬化伪影的表现,在腹盆部CTA低剂量扫描时,相比于FBP和ASIR-V,TrueFidelity重建算法可以提供更优的图像质量,其中TF-H的图像质量最佳。
- 屈婷婷曹乐程燕南陈丽虹李雅楠郭银霞李剑颖杨建郭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