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迪

作品数:4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延长组
  • 2篇盆地
  • 1篇低渗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孔隙
  • 1篇地温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模型
  • 1篇动力学
  • 1篇样式分析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充注
  • 1篇致密砂岩
  • 1篇致密砂岩储层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统
  • 1篇砂岩
  • 1篇砂岩储层
  • 1篇上三叠统
  • 1篇上三叠统延长...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4篇刘震
  • 4篇夏鲁
  • 4篇孙迪
  • 1篇李潍莲
  • 1篇刘静静
  • 1篇刘明洁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沉积盆地地层孔隙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16年
21世纪的地球动力学研究正在向定量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地质过程的不可逆特性,恢复地质过程相当困难。特别是微观尺度下地质参数演化过程的恢复,已经成为当今地质学的重大科学难题。基于此,提出了"地层孔隙动力学"的概念,认为地层孔隙动力学是以微观尺度下孔隙性介质为研究对象,以沉积盆地埋藏过程中碎屑岩孔隙介质力学特性和孔隙演化规律以及孔隙流体动力成因和渗流特性为研究内容的基础性学科,是地下成岩动力学与孔隙流体动力学相交叉的新学科,是沉积盆地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进展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2个部分,其中基础理论部分研究进展包括:1地层孔隙静力平衡原理;2埋藏成岩过程砂岩孔隙度演化机理与定量模型;3泥岩压实特征及泥岩孔隙度演化定量模型;4地下孔隙流体温度与孔隙流体压力理论关系;5构造作用附加地应力对孔隙流体压力的影响;6泥岩压实程度与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的关系。应用方面研究进展包括:1沉积盆地地温-地层压力系统划分及油气分布动力学解释;2地层压力预测模型改进;3储层临界物性及储集层动态评价体系构建;4地层流体压力演化过程模拟;5砂岩体油气充注动力学数值模拟及物理实验模拟;6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动态过程分析。地层孔隙动力学将孔隙成因演化与孔隙流体动力演化融为一体,是近20年以来地质动力学研究向地下微观尺度发展的代表性学科分支之一,也是沉积矿产形成分布机理研究定量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介绍地层孔隙动力学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其8项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将宏观地质研究推广到微观环境,以期解决埋藏过程中地层岩石孔隙演化控制下的孔隙参数的演变规律与勘探开发应用技术的更新和完善问题。
刘震孙迪李潍莲刘明洁夏鲁刘静静
低渗及致密砂岩含油程度动态评价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静态储层评价方法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低渗及致密砂岩的含油气性、动态储层评价方案无法对储层含油程度进行科学预测的情况,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镇泾—西峰地区长6-长8段低渗及致密砂岩储层为对象,采用减孔过程和增孔效应相互叠加的方法恢复成藏期古孔隙度,并分析试油资料中的关键参数与储层孔隙度之间的各种关系,提出利用成藏期孔隙度(Φ成藏期)与临界孔隙度(Φ临界)的差值评价储层含油程度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成藏期的储层临界孔隙度可作为评价储层有效性的关键指标,而储层物性与临界充注动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可用来判别有效储层的含油气性,在此基础上依据砂岩孔隙度与含油程度的关系可确立储层含油等级.用该方法可将该区砂岩储层划分为低含油差储层(Ⅲ类)、中等含油储层(Ⅱ类)、高含油好储层(Ⅰ类)3类,Φ_(成藏期)与Φ_(临界)的差值依次为:〈3%,3%~6%和〉6%;试油产油率分别为:0~20%,20%~70%和70%~100%.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在安塞地区得到验证,比以往评价方法更适合于评价低渗及致密砂岩储层的含油程度.
夏鲁刘震刘静静卢朝进李廷安孙迪
二维重力正演在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六盘山盆地南部处于旋扭构造的收敛端,地表和地下构造极其复杂,构造样式认识不清成为制约勘探的关键问题。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问题的焦点在于沙沟断阶带是否存在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体。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二维地震剖面重力正演的方法来分析构造样式。首先确定这一地区的密度分层方案;其次,根据两种可能的构造样式以X测线为基础分别建立地质模型,然后进行重力正演模拟;最后将得到的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逆冲推覆样式相比,走滑斜冲样式的模拟结果与实测重力剖面更吻合。同时,综合最近的野外构造调查成果和最新地震剖面解释方案,认为六盘山盆地西南缘不存在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体,主要发育走滑构造。
夏鲁刘震崔红庄赵海华相鹏李廷安孙迪
关键词:构造样式逆冲推覆地质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物源意义被引量:10
2017年
由于构造位置的特殊性和勘探开发工作的局限性,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的物源分析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里78井、庄33井、演40井以及汭水河地区上三叠统长6段砂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 U-Pb方法对样品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4个样品都存在250~350 Ma、400~660 Ma、920~1200 Ma、1750~1950 Ma和2200~2600 Ma 5个基本相近的年龄区间,与之对应的峰值年龄主要集中在284~330 Ma、430~460 Ma、950~1000 Ma、1850~1915 Ma以及2250~2450Ma。通过与邻区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对比并结合重矿物资料,对研究区长6段物源的方向、母岩时代及岩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认为研究区物源具有多方向、多时期、多岩石类型的特点,主要来自于盆地西南缘、南缘分布的北秦岭西段、北祁连东段及西秦岭的加里东期岩浆岩、晋宁期岩体和位于盆地东北部的古元古代孔兹岩系,盆地西北缘阿拉善地块的华力西期岩浆岩、鄂尔多斯地块东南部的变质基底也提供了部分物源。这一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行原盆沉积环境的恢复和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部署。
孙迪冯乔刘震卢朝进夏鲁
关键词:重矿物物源分析长6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