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玲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川西坳陷
  • 4篇须家河组
  • 4篇致密砂岩
  • 4篇砂岩
  • 3篇四川盆地
  • 3篇盆地
  • 3篇储层
  • 2篇致密砂岩气
  • 2篇致密砂岩气藏
  • 2篇中段
  • 2篇三叠
  • 2篇砂岩气藏
  • 2篇气藏
  • 2篇成岩作用
  • 2篇储层成岩
  • 2篇储层成岩作用
  • 2篇川西坳陷中段
  • 1篇等时地层格架
  • 1篇地层
  • 1篇地层格架

机构

  • 4篇中国石化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8篇伍玲
  • 7篇杨映涛
  • 6篇付菊
  • 3篇林小兵
  • 3篇叶素娟
  • 3篇刘莉萍
  • 2篇谭秀成
  • 2篇连承波
  • 2篇张庄
  • 2篇田景春
  • 2篇曾伟
  • 2篇刘明洁
  • 2篇刘明洁
  • 2篇张玲
  • 1篇田军
  • 1篇李刚
  • 1篇张世华
  • 1篇张世华

传媒

  • 2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被引量:7
2022年
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包裹体分析和孔渗数据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三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川西坳陷须三段主要发育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与成分成熟度差—中等;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以岩屑粒内溶孔和长石粒内溶孔为主的次生孔隙,孔隙度多小于6%,渗透率多小于1×10^(-3)μm^(2),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须三段砂岩主要经历了压实、溶蚀、胶结和交代等成岩作用改造,具体演化过程为压实作用→早期大气淡水溶蚀→早期石英、长石、高岭石等黏土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中期有机酸溶蚀→中期石英、高岭石等黏土矿物、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胶结→晚期粗晶—巨晶方解石充填裂缝。通过定量计算研究区砂岩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可知,砂岩原始孔隙度为37.30%,经压实作用孔隙度减小为9.55%,早期溶蚀使孔隙度增至12.15%,此后因早期胶结作用孔隙度减小为9.49%,随后有机酸溶蚀使得孔隙度增至10.14%,最后经中期胶结作用和晚期粗晶—巨晶方解石充填裂缝,现今孔隙度减小为3.95%。尽管溶蚀作用产生次生溶孔(增孔率8.71%),但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的减孔效应(减孔率分别为74.39%和23.72%),为须三段砂岩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
许晗刘明洁刘明洁张庄叶素娟杨映涛伍玲张玲谭秀成谭秀成曾伟
关键词:成岩作用孔隙演化致密砂岩川西坳陷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被引量:4
2012年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是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段,根据岩心分析、岩石薄片、压汞、油气测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新场地区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差,属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极度致密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孔隙结构差,以微孔喉为主。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须四上亚段、下亚段砂岩分别评价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为相对优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杨映涛张世华林小兵付菊伍玲
关键词:储层特征储层评价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四段物源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应用陆源碎屑轻、重矿物组合特征、砂岩岩屑类型特征及古水流特征等物源分析手段,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对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四段的物源方向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主要受到了来自西北部逐渐隆起的龙门山、东北部秦岭大巴山、南部康滇古陆,以及少量川中古隆起物源的影响;而须家河组四段沉积时期,由于受安县运动的影响,主要受到了来自西部龙门山、少量东北部秦岭大巴山以及南部康滇古陆物源的影响。
杨映涛付菊伍玲蒙欣
关键词:川西坳陷须家河组物源分析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三段砂岩储层致密化过程定量模拟被引量:3
2023年
为了明确川西坳陷须三段砂岩储层致密化过程,定量恢复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综合利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包裹体等资料,对须三段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成岩作用与孔隙度演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层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研究,基于效应模拟原则,即不对具体成岩作用进行模拟,而是通过地质参数来模拟各种成岩作用的综合叠加结果,从而建立须三段砂岩孔隙度演化数学模型,明确砂岩储层致密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须三段主要发育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砂岩经历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且一直存在于砂岩储层演化过程中;溶蚀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且只出现在特定的60~120℃温度窗口。基于对现今砂岩孔隙度与深度关系的观察,明确砂岩先后经历了压实、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以及溶蚀后的压实、胶结作用。因此,可将孔隙度演化划分为正常压实与胶结阶段、溶蚀增孔阶段和溶蚀后正常压实与胶结3个阶段。此外,将孔隙度演化分解为孔隙度减小模型和孔隙度增大模型,这2种模型在孔隙度演化的3个阶段分别叠加,可得到模拟孔隙度演化的三段式分段函数模型,进而实现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过程模拟。通过应用该模型对典型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过程的模拟表明,川西坳陷须三段因压实作用和早期胶结作用影响,具有早期致密的特点。
常宇刘明洁刘明洁张庄叶素娟杨映涛伍玲张玲谭秀成谭秀成曾伟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川西坳陷
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成藏过程被引量:8
2019年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成藏过程,在对气藏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及储层致密化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新场构造带须二段关键时期的埋深图,明确了其成藏过程。结果表明:①三叠纪晚期,下伏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开始生烃,此时储层尚未致密化,生成的油气通过广覆式的面状供烃,围绕构造形成了大面积低丰度油藏,在构造位置相对较高的地区形成了相对高丰度的常规油藏;②侏罗纪末期—白垩纪早期,烃源岩进入生烃高峰期,此时储层致密化,天然气主要聚集在断层附近,首先通过断裂向上运移至须二段砂体中,然后通过砂体和层间小断层进行横向、纵向的再运移;③喜马拉雅期,新形成的断层及大量未充填的有效缝使油气聚集发生了调整和改造,油气主要聚集在构造高部位及断裂带附近。
张世华田军叶素娟伍玲何秀彬卓俊驰付菊
关键词: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晚三叠世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
川西坳陷中段合兴场——丰谷地区沙溪庙组沉积相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合兴场—丰谷地区沙溪庙组气藏以其较大规模三角洲沉积和较大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引起关注,而前人针对该区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有利相带的研究甚少。通过对上、下沙溪庙组岩石类型、结构特征、重矿物组合、测井相结合地震相等分析手段,确定物源通道位于研究区的东北部,上、下沙溪庙组均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划分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有利沉积相带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此次研究,也为该区下一步沙溪庙组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付菊伍玲李刚杨映涛刘莉萍
关键词:沉积相沙溪庙组
川西坳陷合兴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精细勘探被引量:17
2013年
为了提高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成功率,以川西坳陷合兴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建立了以地质综合研究为指导,地震、地质紧密结合的精细勘探技术。合兴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精细勘探的核心,是在砂组精细等时划分及对比的基础上,以砂组为单位,将生产动态资料与静态地质特征相结合进行典型气藏解剖,明确气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通过加强地震预测、钻井跟踪、测试选层及工程工艺过程中的地质综合研究,完成油气富集区预测及井位部署,且在钻井跟踪过程中即时修正认识,提高钻探成功率。精细勘探的结果显示,研究区气藏具水溶脱气特征,为古构造-成岩圈闭气藏,控制成藏的关键因素是古构造高部位,其中须二段的CH148-CH137-GM3井区和GM2-CG561井区及须四段的GM2-CG561-GM4井区和CF563-CF175井区被预测为有利油气富集区。
林小兵刘莉萍田景春付菊伍玲杨映涛
关键词:精细勘探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川西坳陷
等时格架及地震反演双重约束的精细砂体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对相变迅速、砂体横向变化大的陆相地层进行等时砂体对比,并对有利砂体的展布规律进行较为精确的评价和预测,以川西坳陷新场-丰谷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为例,提出了等时格架及地震反演双重约束的精细砂体对比方法.通过建立砂体对比的等时地层格架,利用单井岩性、沉积特征及测井、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砂组划分与对比,结合等时地层格架约束的地震反演进行精细砂体对比.结果表明:沿辨状主河道的FG21—CF125井一带可识别出19套砂体,多呈透镜状分布,其两侧可识别的砂体为11套或更少,有多套砂体的缺失.相比较传统的"砂对砂,泥对泥"的对比方式,能确保5~8 m的砂体对比不串层,有效性分析表明砂体对比的结果是可信的.
林小兵田景春刘莉萍杨映涛付菊伍玲
关键词:等时地层格架地震反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