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自珍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基因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白细胞介素1...
  • 2篇肠病
  • 2篇肠道
  • 1篇胆酸
  • 1篇蛋白
  • 1篇蛋白2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炎症作用
  • 1篇抑制细胞
  • 1篇源性
  • 1篇增殖
  • 1篇受体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儿科医...
  • 1篇军事科学院

作者

  • 5篇龚自珍
  • 4篇吴瑾
  • 1篇葛文松
  • 1篇邱文娟
  • 1篇唐宁
  • 1篇肖冰
  • 1篇蔡威
  • 1篇梁黎黎
  • 1篇杨奕
  • 1篇王瑞芳
  • 1篇赵胜男

传媒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神经递质多巴胺干预MDSC的功能及影响肿瘤生长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神经递质多巴胺对肿瘤单核细胞性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抑制功能的干预作用及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内注射多巴胺,观察对肺癌小鼠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巴胺注射对荷瘤鼠骨髓单核细胞性MDSC数量及细胞表型的影响;以T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多巴胺处理对MDSC抑制功能的影响。结果:多巴胺注射可延缓肿瘤生长、明显降低单核细胞性MDSC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促进MDSC的分化成熟。结论:神经递质多巴胺可干预肿瘤单核细胞性MDSC的抑制功能,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吴瑾唐宁龚自珍周洁菲蔡威
关键词:多巴胺髓源性抑制细胞肿瘤T细胞增殖
Git2基因敲除改变肠道菌群缓解小鼠NEC肠道损伤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IT2)基因敲除所致的小鼠肠道菌群改变及其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Git2基因敲除(KO)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肠道微生物基因组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其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分类学组成,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功能通路预测比较两组小鼠肠道微生物功能差异;在WT小鼠、KO小鼠以及经抗生素处理的上述小鼠中诱导NEC疾病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肠道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Git2基因敲除引起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改变,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和乳杆菌属占比增多,而大肠杆菌志贺菌属占比显著降低;在两种小鼠中诱导NEC,KO小鼠肠道病理损伤较WT小鼠明显减轻,而抗生素清除肠道菌群后KO小鼠肠道损伤情况与WT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Git2基因敲除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NEC的肠道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王燕燕龚自珍田春艳王建吴瑾
关键词:基因敲除肠道菌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脱氧胆酸促进肠道组织产生IL-1β及诱导肠道炎症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高脱氧胆酸(DCA)对肠道促炎因子IL-1β等的表达及肠道炎症的诱导作用。方法:给予小鼠添加DCA的膳食,建立小鼠肠道高DCA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肠道病理损伤情况;以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成熟IL-1β的产生;以实时PCR检测IL-6、MCP-1的表达水平;通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检测肠道炎症情况。结果:给予小鼠添加0.2%DCA的膳食3个月后,其结肠长度明显缩短[对照组(8.1±0.5)cm vs DCA组(7.3±0.3)cm,P<0.01];代表肠道炎症程度的指标MPO活性显著上升[对照组(1.6±0.4)U·g^(-1)vs DCA组(3.0±0.5)U·g^(-1),P<0.01];HE染色可见结肠黏膜破损,黏膜下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同时DCA膳食可明显诱导结肠组织成熟IL-1β的产生,并导致促炎因子IL-6(对照组1.0±0.1 vs DCA组174.6±45.9,P<0.01)及髓系趋化因子MCP-1(对照组1.0±0.1 vs DCA组187.8±26.2,P<0.001)的mRNA水平表达显著升高。结论:高水平DCA可诱导肠道炎症发生,激活炎症小体、促进成熟IL-1β产生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赵胜男龚自珍周洁菲吴瑾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脱氧胆酸
合并炎症性肠病的糖原累积病-Ⅰb型5例患儿SGLT2抑制剂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5例合并炎症性肠病(IBD)的糖原累积病-Ⅰb型(GSD-Ⅰb)患儿接受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2年接受治疗并随访的5例合并IBD的GSD-Ⅰb型患儿,SGLT2抑制剂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5例患儿IBD发作中位年龄为5.0岁。5例均有口腔溃疡、腹痛、腹泻及肛周脓肿。SGLT2抑制剂治疗前,5例的中位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CDAI)为55.0。SGLT2抑制剂中位治疗12.0月后[末次随访中位剂量0.31 mg/(kg·d)],中位PCDAI(10.0)显著降低(P=0.043),5例均获得临床应答。治疗中,2例出现低血糖,4例出现会阴部或尿道口瘙痒。发现2种新SLC 37A4变异(c.2delT,c.1065delG)。c.446G>A(p.G 149E)为热点变异(70%)。结论SGLT2抑制剂可明显改善GSD-Ⅰb型患儿的IBD活动度,且安全性良好。
夏瑜葛文松杜陶子龚自珍肖冰梁黎黎王瑞芳杨奕邱文娟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姜黄素抑制DSS诱导的小鼠肠上皮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及IL-1β分泌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肠上皮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及姜黄素对其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脂多糖(LPS)预激活小鼠肠上皮细胞,以不同浓度DSS刺激细胞,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以NLRP3炎性小体特异性抑制剂及多种炎性小体活化通路阻断剂进行干预,检测对IL-1β分泌的影响;进而以姜黄素处理细胞,ELISA法、免疫荧光法观察姜黄素对DSS诱导的IL-1β分泌及胞质中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斑点形成的抑制情况。结果:DSS可剂量依赖性地诱导LPS预致敏小鼠肠上皮细胞释放IL-1β;NLRP3特异性抑制剂、炎性小体活化通路阻断剂均可明显减少DSS诱导的IL-1β分泌(P<0.01);姜黄素预处理细胞可显著下调IL-1β水平、抑制胞内ASC斑点形成。结论:姜黄素能有效阻遏DSS诱导的肠上皮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分泌,可能是其治疗肠道炎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杜惜惜龚自珍吴瑾
关键词:姜黄素葡聚糖硫酸钠白细胞介素1Β肠上皮细胞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