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被引量:5
- 2018年
-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上,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是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天然生态屏障。保护区成立后,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包括保护区管理人员不足,人为干扰依然存在,资源管理手段落后,缺少科研监测专项经费,保护区设施设备老化严重等,以上问题均制约着保护区的快速发展。增加保护区人员和资金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林政执法,加强对旅游、宗教和教学实习活动的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则是保护区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 薛华
- 关键词: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被引量:13
- 2017年
- 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采用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研究,在保护区的黄柏塬(秦岭南坡)和蒿坪(秦岭北坡)安装了22台红外相机,19个位点共拍摄到有效照片2 384张,获取有效独立照片762张,其中67.3%为拍摄到兽类的照片,23.8%为鸟类,7.0%为工作人员,1.9%为其他人员。共监测到野生动物6目14科24种,其中兽类16种,鸟类8种,拍摄频次较高的动物是羚牛、野猪、小麂和血雉。各种动物四季活动规律不同,不同海拔、不同季节所拍摄动物的拍摄率也不同,同时,利用红外相机研究了大熊猫、金丝猴、野猪等野生动物的行为特征。监测中观测到大熊猫好奇玩相机、梳理毛发、倒立撒尿、采食开花的竹子和金丝猴下地活动;野猪以采食、走动和站立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45.2%、37.9%和15.3%;羚牛以站立、采食和走动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57.1%、31.0%和7.1%。监测结果有助于了解野生动物的行为活动和种群动态,为后期的科研工作及保护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 吴逊涛卜书海李先敏李琦薛华郭继芳
- 关键词:野生动物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条件与现状分析
- 2025年
- 自然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保护区已将其纳入了日常工作范畴。本研究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从自然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自然教育专业人才缺乏、自然教育课程开发不足和缺少统筹规划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挖掘资源优势、做好规划布局、加大人才培养、树立品牌意识和促进资源共享等适用于太白山保护区的自然教育发展对策。
- 薛华屈景略吴逊涛
- 关键词: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
-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对策
-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最高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使其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783种,苔藓植物325种,蕨类植物110种,脊椎动物334种,森林昆虫1991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 薛华
- 关键词: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 2000-2012年太白山大熊猫分布区域变化
- 2023年
- 利用2000、2012年两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分析了太白山大熊猫栖息地、分布聚集区、种群数量和密度变化。结果表明:太白山大熊猫种群数量与密度增加,向西扩散明显,已至太洋公路两侧。由于黑河、万泉沟、红水河、八斗河一带秦岭箭竹开花枯死,东北部大熊猫活动范围整体退缩。受当地长期农业生产生活与道路、旅游活动的影响,太白山与牛尾河、兴隆岭栖息地之间连通性不足,不同种群交流受到制约。
- 酒强吴逊涛薛华李先敏张宏
- 关键词: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