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雨涵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盆地
  • 2篇页岩
  • 2篇南华北盆地
  • 2篇华北盆地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须家河组
  • 1篇源岩
  • 1篇源岩评价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统
  • 1篇三角洲
  • 1篇三角洲前缘
  • 1篇扫描电镜
  • 1篇上三叠统
  • 1篇上三叠统须家...
  • 1篇生烃
  • 1篇石炭
  • 1篇烃源

机构

  • 4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湖北省第二地...

作者

  • 4篇吴伟
  • 4篇王雨涵
  • 3篇刘惟庆
  • 2篇黄雪峰
  • 1篇林畅松
  • 1篇曹高社
  • 1篇杨登银
  • 1篇唐玄

传媒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纳米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页岩储层的纳米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国内沉积盆地页岩纳米孔隙结构的研究相对不足.利用低温氮气吸附和扫描电镜,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纳米级孔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页岩比表面积主要由过渡孔和微孔提供,比表面积范围6.588~9.476 m2/g,平均为7.949 m2/g,远大于致密砂岩储层比表面积;②页岩孔径平均为4.319~7.821 nm,孔径范围具有从微孔到中孔等一系列连续性孔径.孔隙形状有多种类型,微孔以单边封闭型孔和墨水瓶型孔为主,过渡孔和中孔具有一定数量的两端开口型孔;③页岩广泛发育的有机质纳米孔、黏土矿物粒间孔主要提供了天然气吸附场所;矿物粒内孔隙和微裂隙为游离气主要赋存场所并提供了天然气渗流通道.
刘惟庆吴伟杨登银狄可可唐玄王雨涵
关键词:须家河组川西坳陷
南华北盆地豫西地区C—P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4
2015年
针对南华北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难题,在油气地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大量踏勘和岩心观察,利用实验室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鉴定、残余TOC测定、热解分析和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等方法,对豫西地区C—P烃源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期解决豫西地区煤系地层厚度大但尚无油气藏发现的问题。研究发现:烃源岩类型包括炭质泥岩、生物碎屑灰岩、煤岩和暗色泥岩等烃源岩,分别受控于该区的沉积环境演化,地层从下向上表现为1个规模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太原组沉积中期为最大海侵时期,对应的烃源岩应为原始条件下最好的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生烃潜量极低,远低于良好烃源岩标准,依据残余有机指标评价为差烃源岩或非烃源岩;烃源岩生烃潜量低且倒挂的现象主要由过高热演化程度、大量断裂发育以及不同岩性的CH4吸附能力差异导致。对于整个豫西地区油气勘探而言,保存条件极好或者受区域热事件影响较低的地区可能为潜在的有利区。
吴伟王雨涵曹高社黄雪峰刘惟庆
关键词:热演化程度烃源岩评价南华北盆地
基于扫描电镜的豫西石炭—二叠系泥页岩高热演化低生烃潜量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根据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标准对豫西地区伊洛盆地煤系烃源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利用扫描电镜、岩心观察等手段分别对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烃源岩高热演化程度低的可能性因素进行微观和宏观方面的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豫西南华北盆地太原组、山西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为中等—好烃源岩,整体有机质类型表现为III型,有机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最高、壳质组其次,生烃潜量低热演化程度高,通过宏观岩心观察发现在岩心中存在大量裂缝,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样品中存在大量的微裂缝和微孔隙,包括一些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铸模孔、成岩收缩缝、微裂缝和有机孔等。这些裂隙和孔隙的存在是造成研究区烃源岩高热演化程度低生烃潜量的可能因素。
黄雪峰吴伟王雨涵
关键词:扫描电镜南华北盆地
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铸体薄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实验、物性分析等测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主要为灰色中细粒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其次为剩余原生粒间孔、原生孔隙等。储层具有排驱压力较高、配位数较高、孔喉半径小和孔喉分选性较差的孔隙结构特点,为中-低孔、中-低渗型储层。储层发育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复合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它微相砂体。成岩作用过程主导储层物性变化,砂岩储集体中的原生储集空间因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而大幅降低,后期溶蚀作用产生较多的次生储集空间,尤其是长石的溶蚀极大改善了本区储层物性,导致储集体中溶蚀性次生孔隙为主要的储存空间。
刘惟庆吴伟林畅松秦成岗舒良锋王雨涵
关键词:储层特征成岩作用珠江组珠江口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