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慧赟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勘探
  • 2篇油气
  • 2篇油气勘探
  • 2篇油气勘探领域
  • 2篇盆地
  • 2篇勘探领域
  • 2篇成藏
  • 2篇成藏条件
  • 2篇储层
  • 1篇等温
  • 1篇低渗
  • 1篇低渗储层
  • 1篇断裂带
  • 1篇岩性
  • 1篇岩性油藏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气
  • 1篇隐伏
  • 1篇应力场
  • 1篇油藏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6篇牛慧赟
  • 3篇孔旭
  • 2篇吴青鹏
  • 2篇杨占龙
  • 2篇高永利
  • 2篇黄云峰
  • 2篇黄小鹏
  • 2篇关新
  • 1篇赵卫东
  • 1篇陶云光
  • 1篇马轮
  • 1篇薛罗
  • 1篇陈彬滔
  • 1篇袁刚
  • 1篇何巍巍
  • 1篇韩小锋
  • 1篇刘震华
  • 1篇史忠生
  • 1篇韩小峰
  • 1篇陈新安

传媒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重量法的页岩气高压等温吸附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基于重量法等温吸附仪,开展了页岩气的高压等温吸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低压下页岩气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模型,在实验压力超过10~12 MPa后,页岩吸附表现出了明显的过剩吸附。高压下,样品桶体积以指数形式逐渐降低,这与高压下样品桶的压缩性有关。页岩样品的体积则呈指数形式增加,并在较小的压力范围内趋于平衡,这与页岩对氦气的微量吸附有关。基于最大过剩吸附后页岩过剩吸附量与气相甲烷密度拟合得到的吸附相甲烷密度在不同最大测试压力下呈现动态变化,以最大过剩吸附量后连续2个压力点测得的过剩吸附量与气相甲烷密度拟合获得的吸附相甲烷密度,最接近页岩表面吸附平衡时吸附相甲烷密度。综合考虑样品桶体积、样品体积及最大过剩吸附前后吸附相甲烷体积的动态变化,能够对页岩气绝对吸附量进行准确校正,实现页岩高压等温吸附特征的精细描述,且页岩高压绝对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高永利李腾关新关新牛慧赟
关键词:页岩
烃源岩上、下砂岩储层孔隙演化差异:以合水地区长7和长8储层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合水地区长73发育一套15~35m厚的油页岩,是上覆长71、长72致密油及下伏长8特低渗岩性油藏的主力烃源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分析表明,长7致密油储层富含伊利石,而长8储层富含绿泥石,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长8储层渗透率远大于长7储层。为了分析造成长7、长8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新的计算方法研究孔隙演化过程,表明沉积时期的杂基充填导致长7孔渗损失严重,后续的压实作用进一步加强了长7、长8储层的物性差异;在有机酸进入储层时,长7、长8储层的渗透率分别为1×10-3,8.9×10-3μm2,有机酸难以进入物性差的长7砂岩储层;长7砂岩中的长石溶蚀孔和长8具有本质区别,它是蒙脱石伊利石化的结果,而不像长8那样属于有机酸作用的产物,表明早期孔隙演化过程对后期有机酸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高永利牛慧赟关新孔旭
关键词:孔隙演化
吐鲁番坳陷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领域成藏条件被引量:4
2014年
以吐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以轴面成图与构造趋势分析为基础的吐鲁番坳陷3维空间构造演化模拟为出发点,认为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发育3排弧形构造带组成的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提出吐鲁番富油气坳陷发育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新领域.逆掩断裂带下盘油气勘探领域有利成藏条件主要表现在:发育构造、岩性2大类和背斜、断鼻、断块、顺物源岩性和反物源岩性5种类型圈闭,构造类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系末期,岩性类圈闭主要依附于古构造背景发育,剩余圈闭面积大且成群成带分布,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较大;紧邻3大主力生烃凹陷(胜北、丘东和小草湖),油源条件优越;发育中侏罗统区域和中下侏罗统局部2套盖层,逆掩断裂带下盘上倾方向断裂封堵条件好,后期保存条件优越,有利于较低部位的油气聚集成藏;整体构造体系与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系末期到白垩系早期,与侏罗系末白垩系的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期匹配良好,是吐哈盆地侏罗系进一步勘探的主要领域.
杨占龙刘震华黄云峰吴青鹏韩小锋黄小鹏牛慧赟
关键词:油气成藏条件侏罗系吐哈盆地
二维地震连片相对保幅处理及储层预测技术在塔西南地区的应用被引量:8
2007年
塔西南麦盖提斜坡西段发育多目的层的岩性圈闭,其主要目的层为古近系、石炭系和志留系。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要评价岩性地层的储层特征,只有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震源类型、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的二维地震资料做连片相对保幅处理和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研究来实现。文章通过对全区资料采用连片相对保幅处理的技术进行了统一基准面静校正、组合去噪、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等环节的精细处理,使不同品质资料的时差、振幅、频率、相位及波形等特征得到了全面校正,满足了该区岩性圈闭研究的要求;通过对目的层段进行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等研究,加深了对该区岩性地层圈闭的认识。
陶云光袁刚陈新安牛慧赟孔旭赵卫东
关键词:连片处理储层预测
吐鲁番坳陷隐伏巨型弧形构造体系与油气勘探被引量:2
2014年
以吐鲁番—哈密盆地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构造展布特点分析为基础,以轴面成图为基础的构造趋势分析技术为手段,通过三维空间构造模拟认为吐鲁番坳陷沉积盖层发育EW向展布的3排弧形构造带构成的隐伏巨型弧形构造体系。模拟研究认为,以盆地中部应力突破带为东西方向对称中心,依附于3大主力生烃洼陷(胜北洼陷、丘东洼陷、小草湖洼陷)发育的巨型弧形构造体系东西两侧的油气地质特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对称性。盆地现今构造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的特征明显,区域与局部应力场变化是吐鲁番坳陷弧形构造体系形成且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构造特征的主要原因。由于燕山中晚期到喜马拉雅期博格达山由北向南的冲断推覆,在盆地内发育大规模由北向南的层间差异滑脱推覆构造,弧形构造带西段以NW向展布为主,东段以NE向展布为主,应力的左旋、右旋特征形成了平面构造格局的"弧形"展布并在盆地内部形成3排弧形构造带。近EW向发育的具有挤压性质的断层构成构造圈闭的良好封堵要素,SN向发育的具有走滑性质的平移断层因沟通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烃源岩而构成圈闭的良好输导条件。隐伏巨型弧形构造体系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对吐鲁番—哈密盆地整体构造格局的认识,依据弧形构造体系东西两侧的可比性和对称性及弧形构造体系本身的构造特点,对进一步扩展吐鲁番坳陷油气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占龙黄云峰吴青鹏黄小鹏韩小峰牛慧赟
关键词:应力场油气勘探领域
中非Melut盆地远源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勘探对策被引量:14
2017年
研究了中非Melut盆地古近系远源岩性油藏形成条件、成藏特征及勘探对策,明确了Melut盆地强烈的断—坳分异现象是盆地发育富砂地层、形成远源成藏的主要原因。古近系Yabus组上段三角洲前缘相带发育,埋深浅、储层物性好、具备形成高产油藏条件,是Melut盆地寻找商业岩性油藏的理想层系。油源条件是古近系远源岩性油藏成藏的关键,由油源断裂控制的各种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是有利的圈闭类型。通过油水界面研究和烃类检测技术的应用,选择油水界面超过圈闭溢出点的已发现构造圈闭作为远源岩性及构造—岩性圈闭勘探的初选目标,可降低远源油藏勘探的油源风险,提高钻探成功率。该研究明确了Melut盆地远源岩性油藏勘探层系、控制因素、成藏特征及勘探方法,拓展了北部成熟探区勘探空间,为北部成熟探区古近系远源岩性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的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
史忠生薛罗牛慧赟王国林陈彬滔何巍巍马轮
关键词:古近系勘探对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