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周
- 作品数:2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短期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6年
- 间伐迫使林分环境改变,影响林分生长、生物量及碳储量,准确评估杉木人工林短期间伐后碳储量变化对碳汇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贵州榕江县开展了4种间伐处理{T00[未间伐(0.0%),1800株·hm-2]、T11[轻度(16.7%),1500株·hm-2]、T22[中度(33.3%),1200株·hm-2]和T33[强度(50.0%),900株。hm-2]对18年生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及其组分分配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经间伐3a后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减小,T00、T11、T22和T33样地依次为194.32、174.39、153.74和125.12t.hm-2,T33、T22和T11较T00降低了35.61%、20.88%和10.25%,T33间伐强度显著低于对照T00;杉木林下植被层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占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0.24%~1.98%;对其凋落物层碳储量无显著差异:杉木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也是逐渐增大,且有机碳储量在不同间伐处理间差异显著,除对照与轻度不显著外。间伐第三年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与凋落物现存量、土壤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呈负相关关系,且与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呈显著负相关;短期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00、T11、T22和T33样地分别为294.16、282.65、279.24和273.31t.hm-2,T33与T00样地差异显著,表明间伐3a样地仍处于恢复期,杉木人工林短期间伐试验会降低生态系统总碳储量。
- 丁波丁贵杰李先周杨永章
- 关键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杉木
- 抚育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6年
- 生物生产力是判断生态系统大气中C02源和汇的重要标志,研究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不同间伐强度对贵州台江县12a生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影响进行研究。沿等高线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种间伐强度,即T00(未间伐(0%),2 016株/hm^2),T11(轻度(11%),1 800株/hm^2),T22((中度(22%),1 566株/hm^2)和T33(强度(33%),1 350株/hm^2),利用4年连续监测数据对间伐林分的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蓄积量、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下,T33,T22和T11样地的平均胸胸径、树高和单株立木材积净生长量均大于对照T00样地,间伐4年平均净生产力T11((7 144.26kg/(hm^2·a))>T22(6 803.35kg/(hm^2·a))>T00(6 743.16kg/(hm^2·a))>T33(5 816.09kg/(hm^2·a)),但是其生长率均大于T00样地。T22间伐强度下林分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与对照T00达显著水平,且年平均净生产力大于对照T00,马尾松人工林中林龄阶段以T22间伐强度(1 566株/hm^2)经营最为合适,提高林分生产力最为有利。
- 丁波丁贵杰李先周
- 关键词:间伐人工林生物量马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