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伟 作品数:6 被引量:15 H指数:2 供职机构: 陕西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平衡针灸法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9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平衡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患者都接受康复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平衡针法联合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后通过评价相关指标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三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进行组内三项指标治疗前、后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两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可以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平衡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协调作用。 李伟伟 雷正权 孙玲莉关键词:平衡针 电针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小针刀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外侧型弹响髋30例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中药熏洗法治疗外侧型弹响髋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门诊收集单侧弹响髋30例,采用小针刀结合中药熏洗法治疗,随访观察髋关节活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20例、显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结论:小针刀结合中药熏洗对弹响髋的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 史国号 张晓峰 陈颖璞 霍洪亮 王国柱 肖斌 欧国锋 冯青 李伟伟关键词:弹响髋 小针刀 中药熏洗 电针治疗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肋间神经通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的作用机制与肋间神经调节通路是否具有一定的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组)、B组(造模组)、C组(正常治疗组)、D组(肋间神经切断后治疗组)。B、C、D组均制备成乳腺增生模型动物,手术将D组大鼠左侧第7肋间神经切断。随后,选用背组穴:天宗、肝俞、足三里,均双侧;胸组穴:屋翳、合谷,均双侧,膻中。进行电针治疗,1次/d,两组穴位交替选用,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日,共治疗20次。治疗结束后,采用乳房外观检测、病理检测、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正常治疗组和肋间神经切断治疗组乳房外观测定、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均有改善,血清TNF-α、IL-6的含量明显下调(P〈0.05)。结论: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机制可能与肋间神经通路具有密切关系,且发挥疗效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TNF-α、IL-6含量实现的。 郭新荣 张晶晶 雷正权 李伟伟 马小卫 马晓军关键词:乳腺增生 电针 肋间神经 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的发挥与肋间神经调节途径是否具有一定的关系。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组)、B组(造模组)、C组(正常治疗组)、D组(肋间神经切断后治疗组)。B、C、D组均制备成乳腺增生模型动物,通过手术将D组大鼠左侧第7肋间神经切断。随后,选用背组穴:天宗、肝俞、肾俞,均双侧;胸组穴:屋翳、合谷(均双侧)、膻中两组穴位交替使用,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5 d 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20次。治疗结束后,采用乳房外观测定、电镜观察乳腺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法测定乳腺组织中ERα和PR两种受体含量变化。结果:正常治疗组和肋间神经切断治疗组乳房外观测定、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均有改善,乳腺组织中ERα蛋白下调(P〈0.05)、PR蛋白上调(P〈0.05);且正常电针组要优于肋间神经切断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机制可能与肋间神经通路具有密切关系,且发挥疗效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乳腺组织中ERα和PR蛋白含量实现的。 郭新荣 李伟伟 马晓军 马小卫关键词:乳腺增生 肋间神经 基于肋间神经探索“通调针法”治疗模型大鼠乳腺增生的路径机制研究 目的:以切断肋间神经为干预手段,探索“通调针法”治疗乳腺增生大鼠的疗效作用路径是否与肋间神经通路有一定关系。 方法:将90只清洁级雌性未孕SD大鼠编号并测量左侧第3只乳头高度,随机取15只为正常组,其余的75只大鼠先连... 李伟伟关键词:乳腺增生 肋间神经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抗疏强骨合剂联合交变磁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75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抗疏强骨合剂联合交变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绝经后确诊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服用抗疏强骨合剂同时接受交变磁场治疗,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依降钙素同时服用钙尔奇片,均治疗3个月。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MD、AKP、BGP、雌激素、Ca、P、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及有效率;并在治疗后2个月再次检测以上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BMD、AKP、BGP、性激素、疼痛缓解度及有效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BMD、性激素、疼痛缓解度及有效率等指标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KP、BGP指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KP优于停药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疏强骨合剂联合交变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有效提高雌激素水平,增加骨密度,同时减轻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疼痛症状;且在治疗后2个月疗效无明显下降。 史国号 霍洪亮 王国柱 肖斌 冯青 李伟伟 欧国峰 陈亚飞关键词:老年女性 绝经后骨质疏松 交变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