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彩霞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有机碳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团聚体
  • 1篇等温线
  • 1篇有机碳含量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碳含量
  • 1篇土壤腐殖质
  • 1篇土壤团聚体
  • 1篇土壤有机碳含...
  • 1篇团聚体稳定性
  • 1篇培养温度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热力学
  • 1篇热力学参数
  • 1篇热力学研究

机构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科技...

作者

  • 3篇易彩霞
  • 2篇曹志远
  • 1篇王莉
  • 1篇李翠兰
  • 1篇张晋京
  • 1篇王永
  • 1篇吉凡
  • 1篇李梦瑶
  • 1篇高淑青
  • 1篇张丹丹

传媒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添加玉米秸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0、30、50℃)下添加玉米秸秆对土壤总有机碳、团聚体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及腐殖质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玉米秸秆(CK)相比,添加玉米秸秆后土壤中以上各种有机碳含量均明显增加,同时促进了土壤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的转化。随培养温度的升高,添加玉米秸秆后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中0.25~0.053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腐殖质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有机碳含量下降,而2~0.2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说明添加玉米秸秆后温度升高不利于土壤总有机碳、较小粒级团聚体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的积累,同时也不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
高淑青王莉曹志远李梦瑶张丹丹易彩霞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团聚体土壤腐殖质培养温度玉米秸秆
青藏高原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有机碳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青藏高原草地土壤蕴含着巨大的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对青藏高原3种不同类型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和温性荒漠)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腐殖质组分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和腐殖质碳)、团聚体碳及团聚体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腐殖质组分碳、团聚体碳及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包括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0.25mm的团聚体所占含量及水稳定团聚体比例)的顺序均为温性荒漠<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草甸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最高。
曹志远易彩霞王永
关键词: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团聚体稳定性
黑钙土胡敏素结构特征及对Cu2+吸附热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土壤腐殖物质在金属离子的累积、迁移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土壤胡敏酸(HA)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较多,而胡敏素(HU)的报道则很少。以黑钙土为供试土壤,在对HU进行结构表征的基础上,应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两者对Cu^2+的吸附热力学特性,并与H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HA相比,HU的腐殖化程度、脂族化程度和疏水化程度较高而氧化程度较低;HU和HA对Cu^2+的吸附量随Cu^2+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HU对Cu^2+的吸附量低于HA;吸附等温数据能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拟合,而以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程度更好,HU和HA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在250.0-285.7 mg/g和212.8~238.1 mg/g;Cu^2+在HU和HA表面上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和无序度增加的过程;对于Cu^2+而言,HA和HU均具有能量不均一的吸附表面,同时HU的表面能量不均一性程度高于HA。
易彩霞王帅吉凡李翠兰张晋京
关键词:胡敏素胡敏酸吸附等温线热力学参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