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雪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水土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旅游
  • 2篇保护区
  • 1篇遗产
  • 1篇游客
  • 1篇灾害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森林采伐
  • 1篇山地灾害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分区
  • 1篇生态问题
  • 1篇湿沉降
  • 1篇世界遗产
  • 1篇水环境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土流失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盛顿大学

作者

  • 7篇乔雪
  • 6篇唐亚
  • 2篇罗涵
  • 2篇李贞
  • 1篇第宝锋
  • 1篇熊峰
  • 1篇谢嘉穗
  • 1篇陈盼
  • 1篇杜杰

传媒

  • 3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游客呼吸与九寨沟钙华景观退化的相关性探究
2022年
在全球CO_(2)持续升高背景下,游客的CO_(2)排放导致热门景点周围的大气CO_(2)升高速度远远大于全球平均CO_(2)升高速度。针对这一问题,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对九寨沟树正寨犀牛湖区域进行长期CO_(2)浓度监测,结合年均径流量和基于CO_(2)浓度得到的钙华(CaCO_(3))损失速率,估算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钙华年损失量,探究钙华退化的机理。结果表明,游客呼吸可进一步升高CO_(2),升幅可达250~300μL/L,导致水体的CaCO_(3)损失率增加18%~21%。全球和局地CO_(2)升高的叠加效应是导致以钙华景观为主的九寨沟钙华消失和环境退化的关键要因,游客的CO_(2)排放的确在毁坏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景观。
邱国玉向皎鄢春华秦龙君毛鹏熊博文李瑞利唐亚杜杰乔雪沈小雪石聪蒋先逞豪陈挚石喆黄樱丁俊杰
关键词:世界遗产游客
长江上游退耕还林工程的农业生产和水环境效益评价——以四川省为例被引量:3
2008年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大规模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以四川省为例,基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粮食产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化肥用量以及水质和水土流失状况变化的分析,讨论了退耕还林工程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和可能存在的问题。退耕还林工程导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化肥用量的减少,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这三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但自工程实施后,这三者的下降幅度与退耕还林面积的增加幅度有较大的差异。几种原因可能造成这种不一致性,值得进一步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河流径流量、泥沙含量以及输沙量的下降充分证实了退耕还林工程对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的重要贡献,同时进一步证实长江上游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坡耕地的耕作。
乔雪唐亚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粮食生产化肥用量水土流失水环境
山地灾害和人类活动干扰下九寨沟下季节海的沉积变化被引量:9
2011年
九寨沟是我国旅游强度最大的山地旅游地之一,山地灾害是其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为了探讨山地灾害和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下季节海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137Cs和210Pb建立年代标尺,对沉积物粒度进行了分析1。37Cs和210Pb定年法确定湖底下38.5 cm处为1952年的沉积物,50 cm处为1848年的;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剖面内中值粒径平均值偏大,沉积速率和粗颗粒含量在1952年之后呈明显增大趋势。结果表明,沉积物来源主要是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造成的泥砂入湖、旅游开发过程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颗粒物质;湖泊沉积对流域内的山地灾害,如泥石流等有较好的响应;森林采伐和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泊沉积。
陈盼唐亚乔雪肖维阳蹇代军
关键词:旅游山地灾害湖泊沉积森林采伐
植被恢复在干热河谷公路建设水土保持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公路建设具有涉及地貌类型丰富、土石方开挖量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会导致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及水土流失。干热河谷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因此其公路建设中水土保持具有特殊性。以溪洛渡水电站S307泸盐路南田至坪头段复建公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为例,结合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及公路水土流失的特点,从路基、弃渣场、临时工程3个方面探讨干热河谷公路施工中植被恢复的设计,以期为同类型的公路水土保持建设提供借鉴。
李贞乔雪罗涵谢嘉穗
关键词:干热河谷公路水土保持植被恢复
九寨沟大气氮、磷和硫沉降的通量及水环境意义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解九寨沟大气氮、磷和硫沉降的现状及对水体景观的潜在影响,于2010—2011年在长海监测了干湿沉降,于2011—2012年度在日则和沟口监测了全沉降。长海和沟口位于旅游线上,而日则为背景点。结果显示,长海SO2-4的年通量为8.67 kg S/hm2,总无机氮(TIN)的年通量为3.04 kg N/hm2,都主要来自人为源。在总氮(TN)、总溶解性氮(TDN)、总磷(TP)和总溶解性磷(TDP)的全沉降方面,沟口和日则具有类似的特征,反映这两点的TN、TDN、TP和TDP全沉降主要受区域环境的影响,受当地旅游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结合相关文献,发现氮沉降可能已超过九寨沟水体养分氮沉降临界值,湿沉降的TIN含量都超过我国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环境TN的标准;过量硫沉降偶尔导致酸雨,威胁景观钙华的健康。为制定九寨沟的相关保护措施,今后有必要深入量化氮和硫沉降的来源及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
乔雪江丽君唐亚熊峰杜杰肖维阳
关键词:酸沉降湿沉降干沉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秦巴地区生态分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秦巴地区在我国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生态分区可为生态系统管理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秦巴地区存在的水污染、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以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植被状况、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因子等作为生态分区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中的空间分析和叠加分析技术,将秦巴地区划分成3个一级分区、5个二级分区和11个三级分区。依据分区结果,对各个分区的生态特征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罗涵唐亚第宝锋乔雪李贞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生态问题生态分区
旅游和区域大气污染对四川九寨沟气溶胶的贡献被引量:12
2014年
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九寨沟连续监测了总悬浮颗粒物(TSP)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旅游活动显著增加了空气中TSP、SO42-、Ca2+、K+、NH4+和NO3-的含量,而Na+、Mg2+和Cl-则主要来自自然源;旅游强度最高时期(6~10月),降水对空气的清洗作用最强,气溶胶污染程度为全年最低;旅游强度较低时期(1~3、4~5和11~12月),降水量较低且西北沙尘易在春季抵达九寨沟,所以气溶胶污染程度较高;区域燃煤可能是气溶胶[SO42-]:[NO3-]比值较高的原因;生物质燃烧可能是K+在秋末至次年初春较高的原因之一。九寨沟大气环境已明显受当地旅游活动和污染物长距离传输的影响。
乔雪肖维阳唐亚Daniel JAFFE江丽君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气溶胶旅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