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升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酰亚胺
  • 7篇聚酰亚胺
  • 6篇聚酰亚胺薄膜
  • 4篇含氟
  • 3篇低热膨胀
  • 3篇热膨胀
  • 3篇热膨胀系数
  • 3篇共聚
  • 2篇亚胺
  • 2篇亚胺化
  • 2篇碳纳米管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管
  • 2篇胺化
  • 1篇低介电常数
  • 1篇电性能
  • 1篇电性能研究
  • 1篇多壁碳纳米管
  • 1篇多孔
  • 1篇多孔结构

机构

  • 8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教育部

作者

  • 8篇张明艳
  • 8篇高升
  • 7篇吴子剑
  • 4篇高岩
  • 1篇裴鑫
  • 1篇崔宇
  • 1篇裴鑫

传媒

  • 2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绝缘材料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航空材料学报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共聚法制备低热膨胀透明聚酰亚胺薄膜被引量:3
2019年
针对含氟聚酰亚胺薄膜透明度高但热膨胀系数大的问题,以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为含氟二酐,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TFMB)为原料,采用引入分子结构相对对称的刚性单体1,2,4,5-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进行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三种含氟比例不同的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编号为PI-1、PI-2、PI-3,作为对照,以PMDA和ODA(4,4-二氨基二苯醚)合成了PI-4,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表明,引入刚性单体共聚提高了含氟薄膜的热稳定性;介电测试显示,含氟薄膜的介电常数小于传统聚酰亚胺薄膜,PI-1的介电常数小于共聚薄膜PI-2和PI-3.;紫外-可见光谱图表明含氟聚酰亚胺薄膜的透光率明显大于传统薄膜,PI-1、PI-2、PI-3的截断波长分别为355 nm、360 nm和372 nm,黄色指数分别为6.4、6.9和8.94,三种薄膜在波长500 nm处的透过率均超过90%;拉伸试验显示含氟聚酰亚胺薄膜的拉伸强度远低于传统聚酰亚胺,在添加部分刚性单体后,其力学强度有所增大;四种薄膜的热膨胀系数分别为14.8×10^-5/℃、9.9×10^-5/℃、5.4×10^-5/℃和4.0×10^-5/℃,随着PMDA含量的增加,薄膜的热膨胀系数明显降低。
张明艳崔宏玉吴子剑高升高岩
关键词:聚酰亚胺薄膜含氟共聚热膨胀系数
共聚低热膨胀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5
2019年
以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为含氟二酐,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TFMB)为含氟二胺,通过引入分子结构相对对称的刚性单体1,2,4,5-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进行共聚合成了5种含氟比例不同的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引入刚性单体共聚后薄膜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性有所提高;薄膜的介电常数随着PMDA含量的上升而增加;共聚薄膜在可见光领域的透光率低于均聚薄膜;拉伸实验显示在添加少量PMDA后,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所增大,但当PMDA含量过高时其力学性能反而下降;随着PMDA含量的增加,薄膜的热膨胀系数明显降低。
张明艳高升吴子剑崔宏玉高岩
关键词:聚酰亚胺薄膜含氟共聚热膨胀系数
亚胺化途径对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以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和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苯(TFMB)为原料制备聚酰胺酸,再分别采用热亚胺化法和化学亚胺化法制备聚酰亚胺(PI),最后铺膜形成聚酰亚胺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化学亚胺化制得的薄膜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更好的可溶性以及在可见光范围内拥有更高的透光率,但相比热亚胺化制备的薄膜,其亚胺化程度和起始分解温度较低,介电常数较大。
都书强李静敏李巩高升张明艳
关键词:聚酰亚胺透光性
亚胺化途径对含氟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传统的热亚胺化方式会对含氟聚酰亚胺的应用范围造成限制,但低温亚胺化会对其性能造成一定影响。以含氟单体4, 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和4, 4'-二氨基-2, 2'-双三氟甲基联苯(TFMB)合成聚酰胺酸(PAA),然后分别通过80℃/1 h,110℃/2 h,150℃/2 h,200℃/1 h,250℃/30 min,300℃/30 min梯度升温热亚胺化和加入乙酸酐/吡啶混合液的方式使其亚胺化,制备两种聚酰亚胺(PI)薄膜,对薄膜各项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化学亚胺化制备的薄膜拥有更好的透明性、溶解性和力学性能;而热亚胺化制成的薄膜拥有较小的相对介电常数、较高的热分解温度和更高的亚胺化率。
张明艳高升吴子剑崔宏玉高岩
关键词:含氟聚酰亚胺
碳纳米管的表面处理对MWNTs/PI杂化薄膜拉伸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探究碳纳米管(MWNTs)的表面处理方法对PI薄膜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超声法、混酸法和芬顿法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表面处理,通用原位聚合法和热亚胺化制得MWNTs/PI杂化薄膜。结果表明:超声法只能提高MWNTs的分散性,对PI薄膜拉伸强度的提升并不明显;混酸处理切短了MWNTs提高了分散性,在MWNTs上接枝了羟基官能团,提高了两相界面的相互作用,使薄膜的拉伸强度得到有效提升;芬顿法切短了MWNTs提高了分散性,但MWNTs的多壁状结构未破坏,在MWNTs上接枝了羟基和羧酸等有机基,使MWNTs与PI基体形成了强相互作用界面,显著提高了杂化薄膜的拉伸强度,提升幅值达13.9%。
张明艳程同磊高升吴子剑
关键词:碳纳米管表面处理
多元功能化碳纳米管改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分散性及电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用混酸、Fenton试剂和硅烷偶联剂KH-550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功能化改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一系列聚酰亚胺(PI)/MWNTs复合薄膜。对MWNTs功能化前后官能团变化及在PI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和复合薄膜的电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MWNTs经多元功能化修饰后在PI基体中的分散性相比单一功能化MWNTs有了显著提高;单一功能化MWNTs的引入使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增加,介电强度降低;引入多元功能化MWNTs使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进一步提高,但介电损耗增加及介电强度下降的幅度减小了。
张明艳程同磊裴鑫裴鑫吴子剑
关键词:聚酰亚胺多壁碳纳米管分散性电性能
共聚制备低热膨胀透明聚酰亚胺薄膜被引量:7
2019年
为了在尽量不影响其透光性的前提下解决含氟聚酰亚胺薄膜热膨胀系数(CTE)过大的问题,以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TFMB)和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了5种BPDA掺杂量分别为0、10%、20%、30%和40%的共聚PI薄膜,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IR)、热重分析(TGA)、热机械性能分析(TMA)等方法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共聚薄膜的热性能相比均聚薄膜有所提高;薄膜的介电常数与BPDA的含量成正比,而其在可见光领域的透光率与BPDA的含量成反比;在BPDA含量较低时,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随BPD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当BPDA摩尔分数超过30%时其力学性能开始降低;随着共聚单体含量的上升,薄膜的热膨胀系数大幅减小.
张明艳高升吴子剑崔宏玉高岩
关键词:含氟共聚热膨胀系数
微电子工业用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6年
本文从降低PI的分子极化率和单位体积内极化分子密度两个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年来低介电常数PI薄膜(主要包括含氟聚酰亚胺和多孔结构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添加具有纳米孔洞结构纳米粒子制备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薄膜的研究。评述了现有制备方法的优劣,并展望了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薄膜的发展前景。
张明艳程同磊高升崔宇吴子剑
关键词: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多孔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