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芳

作品数:16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肌炎
  • 12篇皮肌
  • 12篇皮肌炎
  • 10篇多发性肌炎
  • 7篇间质性
  • 6篇皮肌炎合并
  • 6篇间质性肺疾病
  • 6篇肺疾病
  • 4篇血清
  • 3篇抗体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单核细胞趋化
  • 2篇单核细胞趋化...
  • 2篇蛋白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影响
  • 2篇诊疗
  • 2篇趋化蛋白
  • 2篇外周

机构

  • 14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6篇陈芳
  • 14篇王国春
  • 8篇舒晓明
  • 6篇田小兰
  • 6篇王冬雪
  • 6篇卢昕
  • 4篇彭清林
  • 3篇周航
  • 3篇张思功
  • 2篇李珊珊
  • 2篇谢瑶
  • 2篇张寅丽
  • 2篇廖洪恩
  • 1篇杨文芳
  • 1篇袁凯
  • 1篇王艳
  • 1篇马龙飞
  • 1篇朱明宇
  • 1篇刘佳

传媒

  • 4篇中华风湿病学...
  • 3篇第17次全国...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D检测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中的意义
为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D的检测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合并间质性肺病(ILD)中的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100例PM/DM患者,20例肺部感染患者以及42名健康对照...
陈芳舒晓明王冬雪田小兰王国春
血清抗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检测在特发性炎性肌病伴间质性肺疾病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 检测多发性肌炎肢肌炎患者血清抗氨酰tRNA合成酶(ARS)抗体水平,并与抗Jo-1抗体相比较,探讨其在特发性炎性肌病伴间质性肺疾病(IL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109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2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以及3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ARS抗体水平及阳性率。使用t检验、Mann,WittneyU检验、r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分析ARS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使用McNemar检验比较抗ARS抗体和抗Jo-1抗体对诊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ILD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血清抗ARS抗体的阳性率在合并ILD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组、未合并ILD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组、SLE组、RA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是37.9%、7.8%、10%、0和0。合并ILD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组血清抗ARS抗体阳性率较未合并ILD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组、SLE组、RA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X2=-13.5,5.45,10.57,15.17;P〈0.01)。抗ARS抗体诊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ILD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抗Jo-1抗体(37.9%比17.2%,P〈0.01),而两者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ARS抗体阳性患者发热、ILD发生率较抗ARS抗体阴性患者显著升高(X2=12.55,13.53;均P〈0.01),而披肩征及向阳疹的发生率则低于ARS阴性组(X2=5.7,5.8;P均〈0.05)。抗ARS抗体阳性组同抗Jo-1抗体阳性组间临床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发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ILD死亡患者血清抗ARS抗体均为阴性。结论相较抗Jo-1抗体而言,血清抗ARS抗体检测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伴ILD的诊断敏感性更高,有利于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芳舒晓明王冬雪谢瑶王国春
关键词:肌炎
自噬相关分子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为了解自噬相关分子LC3及Beclin1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分离25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人外周血单个核细...
陈芳舒晓明王冬雪田小兰王国春
全新认识中性粒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致病作用被引量:10
2013年
以往对中性粒细胞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其在先天免疫系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内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是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细胞,它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对适应性免疫起重要的辅助和调节作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性粒细胞依靠强大的趋化及吞噬作用来清除病原微生物。2004年,Brinkmann等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激活后可释放出一种由DNA和组蛋白等构成的网状结构,来捕获并杀灭病原微生物,从而提出了中性粒细胞新的杀菌方式——“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utrophil excellurlar traps,NETs)。这种全新的防御模式不同于坏死和凋亡,它在诱捕并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伴有自身的死亡,被称之为NET0sis。NETs的形成,伴有大量胞内和核内自身抗原的暴露,若NETs大量形成或清除不及时,则可诱导机体产生众多的自身抗体。
张思功田小兰舒晓明陈芳张寅丽彭清林周航王国春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自身免疫病致病作用抗病原微生物NETS适应性免疫
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检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s/dermatomyosits,PM/DM)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水平,分析其在PM/D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100例PM/DM患者、20例肺部感染患者以及42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CP-1水平,分析PM/DM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与血清MCP-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血清MCP-1浓度在合并肺间质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PM/DM组、未合并ILD的PM/DM组、肺部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平均值分别是(1 869±1 590)ng/L、(1 349±1 303)ng/L、(493±255)ng/L和(256±144)ng/L。PM/DM患者血清MCP-1水平高于肺部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01),合并ILD的PM/DM组血清MCP-1水平较未合并ILD的PM/DM组、肺部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均<0.01)。血清MCP-1的升高与肺间质病变存在显著关联性(χ2=9.6,P<0.01)。MCP-1诊断PM/DM合并ILD的敏感性为60.7%、特异性为68.2%。MCP-1升高组中,发热、关节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下降的发生率以及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均较MCP-1正常组明显升高(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M/DM患者血清MCP-1水平与血清铁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488,P<0.001)。结论:MCP-1在PM/DM患者血清中表达增高,并与合并ILD密切相关,可用于鉴别肺部感染和肺间质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陈芳舒晓明王冬雪王国春卢昕
关键词: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趋化因子CCL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预后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SAs)对多发性肌炎(PM)和(DM)皮肌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随访中日友好医院风湿科1994年至2015年住院的PM/DM患者,分析不同MSA的PM/DM患者的生存曲线,并用多...
石景丽李珊珊杨阚波田小兰陈芳王国春彭清林卢昕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预后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检测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中的意义
为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合并间质性肺病(IL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100例PM/DM患者,20例肺部感染患者以及42名健康对照...
陈芳舒晓明王冬雪卢昕王国春
DNaseⅠ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DNaseⅠ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中符合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诊断标准的61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48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辐射状酶扩散法测定血浆Ⅰ型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Ⅰ)活性,并与患者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在DNaseⅠ活性受损的患者血浆中添加外源性DNaseⅠ和微球菌核酸酶(MNase),进一步分析DNaseⅠ活性受损的原因。结果 DNaseⅠ活性在PM/DM组为(0.3353±0.1894)U/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5441±0.2536)U/ml,P<0.0001]。36例DNaseⅠ活性显著受损的患者血浆中添加外源性重组DNaseⅠ后,11例患者的血浆不能明显恢复DNaseⅠ活性,而添加MNase后,患者血浆对底物dsDNA的降解完全恢复,说明这些患者血浆中存在DNaseⅠ的特异性抑制剂。相关性分析提示DNaseⅠ活性与血清球蛋白(r=0.366,P=0.005)和IgG(r=0.322,P=0.012)呈正相关。结论 PM/DM患者血浆DNaseⅠ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部分PM/DM患者血浆中存在DNaseⅠ的特异性抑制剂;DNaseⅠ的活性受损可能在PM/DM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张思功卢昕田小兰陈芳王艳杨文芳张寅丽周航杨阚波袁凯王国春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抗黑色素瘤分化抗原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亚型: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抗原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并发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272例MDA5阳性DM-ILD患者。分为3组:组1为治疗前确诊为快速进展性ILD(RPILD),组2患者治疗后发生RPILD,组3为病情较轻的ILD。评估3组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糖皮质激素剂量等预后因素。结果:共纳入219例患者。组1患者病程短,发热、抗核抗体和抗Ro-52阳性率高,ESR、CRP水平高,CD3、CD4 T细胞计数低,与另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患者治疗后4~8周死亡率高,组2患者12周后死亡率升高,组3死亡率最低,3组间死亡时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分析显示,发病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未用免疫抑制剂和初始激素用量是组1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组2的保护因素(P<0.05)。组2多数患者肺部恶化时发现病原体。结论:MDA5阳性DM-ILD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存在显著异质性,RPILD患者并不能从大剂量激素治疗中获益。
杨阚波卢昕王国春陈芳
关键词:临床异质性皮肌炎
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D检测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中的意义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D(sP-A,sP-D)的检测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合并间质性肺病(ILD)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2005年7月至2011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的100例PM/DM患者,20例肺部感染患者以及42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sP—A,sP—D水平。分析sP.A,sP—D与PM/DM合并ILD的关系及诊断ILD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判断PM/DM临床特点以及预后与血清中sP—A,SP—D水平相关性。结果合并ILD的PM/DM组血清sP—A,SP—D水平分别较未合并ILD的PM/DM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但与肺部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A,sP.D,sP.A+SP.D诊断PM/DM合并ILD的敏感性分别为66.1%、64.3%和80.0%,特异性分别为72.7%、72.7%和70.4%,PM/DM患者血清sP—A水平与血清铁蛋白(r=0.364,P〈0.05)、CRP(r=0.458,P〈0.05)呈显著正相关,而与DLCO%(r=-0.474,P〈0.05)、VC%(r=-0.404,P〈0.05)呈显著负相关。sP-D水平与外周血CD3+T细胞计数(r=-0.244,P〈0.05)、CD4+T细胞(r=-0.277,P〈0.05)存在负相关关系。血清sP—A升高是PM/DM合并IL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P—A,SP—D可作为PM/DM合并ILD的潜在血清学标志物,对PM/DM合并ILD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其联合诊断ILD优于单个指标诊断。血清sP-A水平作为PM/DM合并ILD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对预后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陈芳舒晓明王冬雪谢瑶王国春
关键词:肌炎肺表面活性蛋白A肺表面活性蛋白D
共2页<12>
聚类工具0